点击量:18808
一、“十二五”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是河南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的五年,是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的五年,是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三大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呈现出好的态势、气势、趋势。
(二)基本经验
一是突出战略谋划,持续探索中原崛起之路;二是突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三是突出开放改革,努力实现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有机统一;四是突出创优势补短板;五是不断夯实六大发展基础,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要问题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需求动力不足,稳增长保态势面临的压力较大;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创新能力偏弱,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三山一滩”扶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社会问题不容忽视。这都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在再平衡中缓慢复苏的态势总体趋于稳定,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可能较多。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深度调整;二是产业转型动力面临深度调整;三是国际分工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四是经济贸易规则面临深度调整。
(二)国内环境
从国内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换挡调速期;二是转型升级进入紧迫窗口期;三是社会发展进入风险积聚期;四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
(三)“十三五”河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把握四大机遇: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河南带来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机遇。二是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新地位。三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给河南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四是一批国家战略规划及战略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为河南培育竞争新优势带来新契机。
应对四大挑战:一是区域间同质化的竞争加剧,使得对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争夺更趋激烈。二是金融系统风险、非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风险不容忽视,保障金融安全的困难增加。三是收入分配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均衡,社会信用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四是补齐全省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服务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三大“短板”的压力较大。
三、“十三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着力强化法治维护稳定、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大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二)基本原则
突出增强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型省份,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突出四化同步,坚持协调发展。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以信息化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使四化同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突出生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突出激发活力,坚持开放发展。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大限度提高市场要素配置效率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推动改革的新红利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
突出民生为本,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较快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中原城市群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接近60%,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努力成为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全国内陆开放高地、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河南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四、“十三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全力释放深化改革新红利
积极跟进中央出台的改革事项,把握职责权限和实践条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新红利。
(二)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
(三)全力构建现代创新新体系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丰富完善创新载体平台,增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工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全力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全力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要继续把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信息网络、水利网络互联互通,强化能源绿色发展,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
(六)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新水平
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牵引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突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七)全力开启文化发展繁荣新征程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八)全力描绘美丽河南建设新画卷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绿色,生活空间健康、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水净,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
(九)全力开创包容和谐新局面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开展扶贫攻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全面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新机制
推进依法治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建立规范化、精细化、多元化、系统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十三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举措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原更加出彩,瞄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突出关键举措,实施重点突破:一是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为突破,提升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二是以“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为支撑,引领带动四化同步发展。三是以组合型大郑州都市地区为核心,构建中原城市群轴带发展新格局。四是以实施“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为牵引,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新引擎。五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扶贫攻坚为重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六是以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为带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后劲支撑。
课题主持人:完世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课题参加人:王建国 王新涛 袁金星 王芳 郭志远 田申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下一篇:提升我国党政智库知识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