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431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今年的7月20日,将迎来头伏。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伏天还有点特殊,只有三十天,是个短伏。因为立秋在末伏,又称“秋包袱”。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中国传统日历中的伏,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之说,古人认为季节四大节气中,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立春木伐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是以金代火。所谓伏就是从这来的。因为秋天属金,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从夏至后第三庚日开始的伏天,在夏至以后便已潜伏下来,称为伏庚,简称为伏。因此,颜师古说:“伏者,谓阴气将欲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伏日的设立是在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开始的。秦德公首先在秦国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伏有隐伏避盛暑的意思。当时人们认为夏热恶气源于蛊,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就有伏日磔狗,悬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避邪气习俗。《汉官旧仪》称“伏日厉鬼所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汉和帝永元六年,朝廷甚至为此下旨,伏日可以闭门不出,在家休整。田家耕作劳苦,会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官家也可以举办酒食之会。当时河朔有避暑饮,荆楚地区有伏日进辟恶汤饼的习俗,一些地方还有初伏荐麦瓜于祖祢的风俗。《汉书》记载:东方朔为郎,伏日诏赐从官肉。本来是要大家一块吃的,结果东方朔拔剑割了一块,怀揣着带回家,弄了个笑话。驻马店旧志记载,本地区夏至、伏日有饮麦粥的习惯。(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