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民间文艺的创新沃土

    点击量:424

新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是大众创作、大众共享,这与民间文艺具有天然的同构性。当前,科技变革加速,传播媒介多元,海量民间文艺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其参与人群、生产方式和创作成果都呈现诸多新意。

人,是新的。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人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民间艺术家、网红博主、非遗达人,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创作者在国内外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另一方面,高学历人才成为民间文艺新生力量,北京“面人郎”郎佳子彧、道明竹编杨隆梅、苏绣姚兰等一批青年才俊,从各行各业奔赴民间文艺。

艺,是新的。在创作目的上,民间文艺越来越面向文化消费需求而非“闭门造车”;在内容上,不断突破地域风格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在创作组织上,“传承人+企业”“企业+农户”等方式聚合起不同主体的创新力量。

传播,是新的。口口相传变为触达手机屏幕的融媒传播,来自创意设计公司和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也为民间文艺的转化创新提供条件,促使民间文艺成为新大众文艺的“源代码”和文化创新的“IP库”。比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白蛇:浮生》和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就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民间文艺当代转化的巨大潜力。

新大众文艺和民间文艺,都让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角。一定程度上说,新大众文艺是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象和结果。民间文艺将以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新大众文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荣书琴 作者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三星堆器物坑这样形成

下一篇:通过文学之窗看见更辽阔的星空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