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72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 ——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④
本报记者 刘一洁
宁陵万亩梨花若雪、荥阳千亩樱云如瀑、洛阳国色牡丹“动京城”……花卉不仅装扮中原大地,更成为推动我省赏花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5月3日,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内,山野间杜鹃盛放,前来旅行的游客沿着观光道一路走走停停,醉心于花海。“每年春天,前来‘追花’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西峡县老界岭景区营销部王杰介绍。
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地处伏牛山腹地,从3月份开始,山茱萸、紫荆花、杜鹃花次第盛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探索出“以花为媒,以景为引”的发展模式。
当天,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界岭山庄6号民宿门前,停满了来自郑州、山西太原等地的车。“早在4月中旬,‘五一’假期的房间就已经被订满了。”民宿老板尹小可退役后返乡创业,在自家的院子里经营起民宿,“我们这里花期长、环境好,从清明节到国庆节客流不断。”
尝到甜头后,当地越发注重乡村建设与生态美化相匹配,持续推出“赏花+”项目,花卉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与东坪村相距不远的鱼库村,在山茱萸、板栗等经济林间套种大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大叶百合的鳞茎可以加工成百合粉,百合花开的时节能吸引大批游客。
“栽植大叶百合解决了村里65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一到花期,村里的民宿生意也跟着红火了起来。”鱼库村党支部书记王学群说。
如何更好地把赏花流量变为消费增量?
4月1日至15日,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的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洛阳举行。
以赏花为主线,以全民共享为目标,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洛阳各景区纷纷亮招。
在洛邑古城,“牡丹仙君”穿梭街巷,与游客趣味互动;“河洛飞花”2025牡丹文化市集上,牡丹产品、非遗手作琳琅满目……10项主题活动、35项联动活动,洛阳让“赏花游”变成了“全域游”,游客从“看风景”变为“品文化”。
随着赏花体验的迭代升级,游客的消费黏性显著增强。“本是奔着赏牡丹花来的,没想到有很多的意外收获。”来自武汉的游客张静旻特意改签了车次,打算在洛阳多留几天。
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共计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5.72%。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从赏花流量到消费增量,河南赏花经济正持续释放“美丽”生产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中原大地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下一篇:返回文旅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