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2309
梅林寺旧址在泌阳县官庄镇与付庄乡交界处,背依虎头山东襟,面临古城之西陲,周围峰峦耸峙,茂林修竹,左右两水环抱,清流激湍,地势绝佳,风景宜人。
梅林寺,本名圆通寺。圆通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明朝文坛四杰何景明(信阳人,时任陕西提学副使)的《圆通寺》诗中。从何景明生平推算,该诗应作于明朝正德元年至五年之间(公元1506~1510年)。梅林寺又名廻龙寺,廻龙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清朝乾隆五十二年泌阳县教谕张休彩题诗碑。梅林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清道光五年泌阳知县倪明进《游梅林寺诗四首》中。现以梅林寺之名传世。
梅林寺何时兴建,一说为唐(见一九九四年泌阳县志),一说为金(见宋书秀标注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存疑待考。
明末时,法师宗相、宗首为其先师含虚、广慧修双塔。传徒道关,重修佛殿,再传徒孙庆法。庆法之徒同寿、同慧、同贵均有建树。此时,寺周围有土地数百亩。
清朝乾、嘉时期,声名日显,香火最为兴盛。乾隆五十二年,晓如法师徒子修吉(明)、修实,携徒子玄玥、玄智、玄书、玄龄及徒孙祖运、祖梅、祖海、祖猷重修佛寺,环方壇越称誉,曾勒石以记,时泌阳县教谕张休彩题诗赞曰:“廻龙再建晓如营,心本圆通觉慧明,大发慈悲修果好,全无募化善功成。”
清道光二十年前后,祥光法师被授泌阳僧会司僧会(僧官,县设僧会司,僧会一人),管一县僧务。传徒悟修、悟显。道光二十六年,悟修、悟显携徒子真洁、真源、真慧及徒孙空蕴重修中佛殿。现存有重修中佛殿碑。空秀、空蕴、空容又传徒觉循、觉丰。
清咸丰时,遭兵燹蹂躏,僧人逃遁,一切房舍、田产被人侵蚀,至同治时仅有坡地三十八亩。同治、光绪之时,瑞云大法师十四岁自湖北枣阳来此,披荆斩棘,历尽艰辛,使梅林寺面貌大为改观。瑞云大法师兼通医卜、星相、天文、堪舆之术,有种种善行。后被授南阳府僧纲司都纲一职(僧官,府设僧纲司,都纲一人,从九品),管一府之寺宇,为众僧之首,梅林寺一时声誉极高。
民国十三年(1924年),禅师本祥及徒常乐重修佛殿。后政府曾明令改寺庙为学校,产业充作教育经费,民国三十年(1941年),张虎岑、李子宽废梅林寺创办私立梅林中学,校长晁伟青(北京大学毕业)。晁伟青被委以泌阳县长职务后,令其弟晁松亭(北京大学毕业)为校长,聘韩子步(清末进士,民国时先后任河南、安徽、陕西省府秘书长,河南水利局局长、河南通志馆馆长)等任教。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时,学校发展到7个班,学生354人。因废寺办学,法师常乐还俗,在寺旁村庄成家立业。梅林寺最后一位僧人时继修(本祥法师徒孙常乐法师徒子)还俗入学,后毕业于梅林中学,从事教育事业终生。
1956年,建梅林园林中学。据《泌阳县志》记载:“梅林园林中学利用早期的梅林中学旧址开办梅林园林中学,学制三年。始为2个班,学生100人,实行半耕半读、国家补助的办法进行管理。到1959年,该校已经发展为初中6个班,高中1个班,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20多人。”
后学校停办,房舍废弃。现寺址仅遗存大门3间,檩上有墨书题字:“时咸丰捌年十月十七日修建谷旦。民国时建校舍一排十二间、1974年建校舍一排六间。”残存有石碑十通、韩自步题“梅林中学”石匾一通。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烽火燎原红石崖 可歌可泣英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