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744
游人在宁夏盐池县的城墙上散步赏景。新华社发
近年来,国潮国风在影视、游戏、文博等多个领域绽放异彩,频频火爆“出圈”,赢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追捧与喜爱。
如何让国潮之风骀荡不息、屡开新境?首先需从内容层面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青年心理有共鸣的优秀因子,与时俱进地融入文化创新创造浪潮之中。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一系列神话人物,既蕴藏着果毅、达观、仁爱等传统人格底色,又与当代青年敢闯敢拼、勇于实现自我的理想追求相契合,得到青年观众广泛认可。
其次在形式上,要持续提升科技赋能的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喜闻乐见的数字场景中集中亮相。如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场景涵盖了大江南北30余处文物古迹,与游戏情节相得益彰,让青年在游戏过程中,震撼于古迹的精美风貌,从而引发新一波旅游热潮,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强大动能。
最后,在内容与形式双向发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发掘和培养一批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才。100多年前,梅兰芳以京剧唱响世界舞台,成为当时的国潮顶流,那时的他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60多年前,樊锦诗毅然奔赴大漠敦煌,用心呵护文明瑰宝,那时的她也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梅兰芳、樊锦诗一样的人,以舍我其谁的青春担当、与时偕行的青春智慧,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创新的火热实践,并感染、带动更多青年人。
(作者:孙羽津,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部副教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书香“微光”点亮乡村美好未来
下一篇:“国风”劲吹,传统文化焕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