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的对,就是短剧的错吗

    点击量:551

■记者 卫中

近期,知名编剧于正的两部作品——长剧《五福临门》与短剧《吉天照》同期播映,为影视界提供了一个极具观察价值的“长剧向短”转变的案例。前者在口碑与热度上均取得了不俗成绩,而后者表现欠佳,未见波澜。此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戚雪曾就长短剧融合的现象指出,当下不少长剧在内容结构、叙事节奏及创作风格上正尝试“短剧化”调整,而短剧则在情节线索与人物关系复杂性上也呈现逐渐向长剧靠拢的趋势。然而,于正的这两部作品的走势却引发了业界热议:为何长剧的成功经验在短剧领域难以复制?

长剧见长:《五福临门》稳定输出

可以说,《五福临门》作为古装长剧的表现基本稳定在行业平均水准之上。剧作以北宋仁宗年间的汴京为背景,细腻描绘了洛阳富户郦家五姐妹因婚恋困境而迁居汴京的历程。围绕五姐妹的婚恋故事为主线,更巧妙穿插了创业、破案等元素,在湖南卫视及芒果TV等平台播出后,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亿,位居全网爱情题材剧集热度前列。

魏璎珞、薛芳菲等精彩的女性人物是“于正剧”的标志之一,此次多个女性角色依然可圈可点:刘些宁饰演的大娘寿华成熟稳重,吴宣仪饰演的二娘福慧聪慧狡黠,卢昱晓饰演的三娘康宁泼辣直爽,柯颖饰演的四娘好德憨直可爱,黄杨钿甜饰演的五娘乐善娇蛮任性。五姐妹各具个性,而在性别平等、婚恋自由、摆脱命运束缚、力争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也依然有着鲜明的现代女性特征。

从叙事结构来说,《五福临门》在古装与轻喜剧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见证五姐妹的成长历程。如:大娘寿华的美色被宵小之辈觊觎,姐妹齐心设计戏耍惩罚坏人;二娘福慧被冠以“妒妇”污名,姐妹以“童子尿药方”和“良家女反水”等计策反制。同时,该剧在服化道与场景设计上颇为考究,不仅还原了北宋的茶艺、书法等文化生活,还通过嫁娶、饮食等场景生动展现了市井百姓的烟火气,满足了观众对北宋生活美学的美好想象。

短剧不“短”:《吉天照》水土不服

相较于《五福临门》的亮眼,于正精心打造的首部短剧《吉天照》则表现平平:该剧在红果短视频平台上的热度刚刚超过2000万,与同时期热播微短剧的7000万热度值相差甚多。这一意外“折戟”为业界敲响了警钟:长剧的“爽剧”套路在短剧领域未必奏效。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短剧创作应当摒弃对数据和营销的依赖,转而以专业视角深耕内容的美学魅力,凭借匠心独运打磨作品,增强其叙事深度与社会影响力。

长剧所长,在于注重叙事深度与人物塑造的复杂性;而短剧的精华是“短”,短的不仅是时长,更在于信息密度与情绪浓度的提升。简单地将长剧的创作经验平移到短剧领域,显然难以符合短剧受众的需求。例如《吉天照》从一开始就交代了女主遭遇屈辱迫害后重生归来复仇的故事主线,此类题材在短剧领域属于“过气”的类型,观众早已审美疲劳。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是长剧《五福临门》的优点之一,因为有充裕的时间让观众认识不同角色;但短剧则要求人物图谱、故事线索更简洁明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吉天照》不够“短”,甚至几集之后,仍有人在评论区发出“分不清哪个是女主”的疑惑。

长短剧不是替代关系,倒逼创作者求新求变

必须看到,长剧制作者进入短剧领域后的“水土不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平台人群收视期待的变化。短剧观众往往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作品,没有时间接受较长的剧情铺垫,因此要能快速激发观众兴趣;过去两年里短剧作品的海量爆发,也让短剧观众早已经“看遍世间风景”,对各种题材和套路失去新鲜感,倒逼创作者们不停求新求变。从长剧跨入短剧的创作者,在平移了长剧的制作品质的同时,在题材和故事上还得领跑一个身位,才能愈发凸显精品的价值。

说到底,剧集长短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内容传达才是作品的本质要求——既要有精炼叙述触动人心的短剧,也应有宏大史诗架构唤起广泛共鸣的长剧,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以品质为标尺,才能界定真正的佳作。

《文汇报》(2025年2月21日 05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文汇报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音乐助攻“哪吒”放异彩

下一篇:《随园食单》的文化价值与译介传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