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57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成语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是先后在魏国和楚国为官的正阳江国后人江乙讲给楚宣王的寓言。一天,楚宣王问群臣北方诸侯是否害怕令尹昭奚恤,江乙便讲了狐假虎威的故事。他将楚宣王比作老虎,把昭奚恤比作狐狸,暗示昭奚恤是借助楚宣王的权势才让北方诸侯畏惧,并非自身有真正的威慑力。后来人们便用狐假虎威来比喻和讽刺那些借助外力装腔作势、作威作福的人或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恐吓他人的人。
江乙也称江尹,因此有人认为他曾做过家乡江地的地方长官。有的典籍中也做江一。因为他最初在魏国为官,有人认为他是魏国人。昭奚恤是楚昭王的后代,也有记载称其名鱼或䱷,出身于楚国昭、景、屈三大家族之一的昭氏。楚宣王时担任令尹,在楚国位高权重,因曾先后被封于州、江,亦称州侯、江君。著名的围魏救赵就出自他手,在诸侯各国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昭奚恤的封地江是周代江国故地,也是江乙的祖国和祖居地。《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文献记载,江国是伯益三子元仲的封国,嬴姓。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元仲受封于江,建立江国。周代的江国东临息国,西邻道国,南接黄国,北邻沈蔡,国都位于今天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的正阳大林镇朱店村附近,这里也是汉代安阳县城。公元前 623 年,江国被楚国灭亡后,江人以国为氏,是为江氏。其后,江人散居各地,江乙到了魏国为官。
江乙的事迹主要记录在《战国策・楚策》中。他政治敏锐,较早察觉到魏国霸权正由鼎盛而衰落,而楚国在楚宣王对内休兵息民、对外交好秦国的战略下,国力正蒸蒸日上的事实。虽然是魏国使者,最终却选择了在楚国发展,做了楚国大夫。江乙机智善谋,长于言辞,善于用寓言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战国早期纵横家的代表。在“狐假虎威”的故事中,他巧妙地用狐狸和老虎来比喻昭奚恤与楚宣王,化解了君臣猜忌。在“江乙说于安陵君”里,为安陵君分析局势,提出让安陵君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自为他殉葬的建议,帮助安陵君巩固了在楚国的地位。用“恶狗堵门”暗喻权臣当道,劝谕君主兼听则明,都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不着痕迹影响楚宣王的思维和决断。
虽然不少人认为江乙的言行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特别是诋毁昭奚恤,结交安陵君、拉拢山阳君等对抗昭奚恤等行为,都是为私而不是从纯粹的国家利益或道德原则出发行事。但从楚宣王的角度,江乙等人正好帮助他平衡了朝堂各方势力,通过舆论影响避免了昭奚恤一派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楚宣王虽然知道江乙中伤昭奚恤,也没有打压江乙,也没有因为江乙的进言而疏远昭奚恤,让他们维持相互制约的朝堂平衡。
关于江乙频频中伤昭奚恤的原因,有人认为这是江乙为了在朝堂争取一席之地;也有人认为是两人在江地时,一个是当地封君,一个是地方长官,有过矛盾冲突。更有人从阴谋论出发,认为江乙由强魏至楚为官,就是要帮魏国清除昭奚恤这颗硬钉子。江乙是魏国卧底。但辨析历史的记载,你会发现,这更像楚宣王君臣导演的一场双簧戏。楚宣王与江乙一个白脸,一个黑脸,让权臣有所顾忌,避免了臣大君小的尴尬。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下一篇:四川成都:校园戏曲花开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