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人过元宵

    点击量:1076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于潞  许斌

驻马店大多县区地处平原地区,过去受战争和灾难影响,来往多为移民,历来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说法,元宵节既有普遍的节庆活动,也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驻马店元宵节也称正月十五、上元节或元夜。根据古县志和民间习俗记载,驻马店元宵节节庆活动一般持续三天。嘉靖《真阳县志》记载,当时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五开始,“灯火鼓乐游赏彻三夜,十七日乃止”。万历《新蔡县志》则说新蔡当地会在十五“前一日试灯,后一日残灯,三夜欢洽不禁”。顺治《遂平县志》记载的遂平县元宵节活动,“自十四至十六,三夜灯火,万家游玩达旦”。 顺治《汝阳县志》则又有元宵节后三日“张灯宴客,为烟九”的节庆延续的活动。

驻马店元宵节这天的活动现在有观花灯、猜字谜、舞龙狮等,与古代驻马店人略有不同。嘉靖《真阳县志》记载,明朝正阳县人会在“元夜作灯市,采松竹叶结棚通衢,悬纤巧华灯,五色烂然”,开展灯市夜游活动。民国《西平县志》说,元宵节这天,民众会提灯笼“鸣锣击鼓赴附近各村镇,任意游耍”,称“散路灯”。遇燃放花炮者,表演者要驻足献技,共庆节日。确山、汝南等旧志里记载当地一些地方还有妇女元宵节结伴出游,“走百病”“走不病”的习俗。

乾隆《遂平县志》记载,元宵节这天人们会用豆面等捻成灯盏,内置油柱,安放于门房、桥梁、城垛等处,以求驱邪祈福。道光《泌阳县志》也提到用豆面作面灯习俗。这一习俗在改革开放前,驻马店不少地方还有延续。这种面灯除了用豆面,也有用高粱面、玉米面,甚至红薯面制作的。经过揉搓的面被做成上下一样粗的柱状,中间捏成窑窝,里装满棉籽油、猪油等,用棉花瓤子捻个灯捻就成了。也有人图省事,直接用萝卜、胡萝卜、红薯横截,挖个坑就算。但也有手巧的,面灯会捏出不同的造型。天一落黑,屋门外,头门外,门墩上,门槛边,到处都是这种灯盏。驻马店流行十五晚上去坟里送灯,所以过去漫地里,老坟上,也都是这种灯盏。

驻马店人可能多是北方移民的原因,过去十五晚上大多吃饺子。取饺子形似元宝,正月十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和睦,也祈愿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活美满。由于现在各地交流加深,各地元宵节文化也慢慢趋同,现在驻马店不少地方元宵节食物也开始以汤圆为主,由于大多是冷冻食品,馅料也多样化,包括黑芝麻、花生、豆沙、水果等,既有传统的口味,也有新颖的水果、奶酪等馅料,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农历新年的首个月圆之夜

下一篇:赏月正当时:蛇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