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62315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全国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古为交通要冲,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驻马店及其边界地区创建了竹沟、桐柏山、嵖岈山、孤山冲等抗日根据地和多个抗日游击区,驻马店军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诗篇,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年底,豫南抗日部队已发展到600多人,地方农民自卫军发展到近万人。以确山竹沟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移驻竹沟。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沟设立了军政教导大队和各种形式的训练班。至1938年10月,河南省委先后在竹沟培养了各类军政干部1500多人,向中原敌后输送7批基干队伍。根据地党员由抗战爆发时的百余人发展到1357人。豫南特委所辖的竹沟、确山、泌阳、桐柏、信阳、遂平等14个县相继建立了县委。1939年1月,刘少奇率领中原局机关到竹沟。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原局认真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了战略部署。由于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机关在竹沟,驻马店地区的党组织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武装抗日的烽火也愈烧愈旺。汝南党组织领导的“联庄会”到年底已发展到5000人,并有长短枪千余支,抗日救亡团体“青年救国团”发展到14个分团。新蔡党组织创办的“抗日民族先锋队”队员也有千余人。泌阳党组织与地方实力派联合培圳抗日骨干400多人输送到新四军。西平、遂平党组织亦组建抗敌宣传团到各地宣传。新四军八团设在竹沟的留守处部队经常保持在千人以上,设有参谋、军需、副官、军医四大处,先后开办了被服厂、修械厂、印刷厂,以及医院、疗养院等后勤机关。从1939年初到1939年11月,留守处机关先后向豫鄂边和苏鄂地区派遣了数批部队和上千名军政干部,仅向鄂中就输送部队2500多人和400多名干部。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地区,这时已成为组织华中抗战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成为中原地区的“小延安”。
国民党顽固派对竹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非常惊恐和仇视。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驻马店先后向新四军、八路军输送子弟兵3万多人,发展地方武装近万人,为部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军政干部5000余人,新四军七个师中有三个师的基干队伍是在驻马店组建的。八年抗战中,驻马店军民对敌作战近200次,消灭日伪军近7000人,俘虏和争取伪顽武装15000余人。后期建立了两个地委、行署和11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人口500多万,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八年抗战中,驻马店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2000多名优秀儿女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载入烈士名册者就达622名。驻马店人民为夺取中原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竹沟抗日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干部,解放后有70多人担任了省军级以上职务,仅1955年就有50多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八年抗战中,有些驻马店籍的干部虽然没有在本区参战,但在其它战场上也立下赫赫战功,如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著名的皮(定钧)徐(子荣)支队政委徐子荣(解放后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以及何伟(解放后任教育部部长)、柴成文(解放后任军委外事局局长)等。抗日战争期间,驻马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参考《驻马店革命老区》、《中共驻马店历史》等资料)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