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庙湾镇高头龙:龙年舞出精气神 彰显民族风

    点击量:2996

全媒体记者 朱剑锋 汪洋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而平舆庙湾舞龙在演变过程中随着当地生活习惯的变化逐渐有了改变,高昂的巨型龙头、齐心协力的共同演绎,构筑成节庆期间别具一格的娱乐形式。

平舆县庙湾镇高头龙:龙年舞出精气神彰显民族风

庙湾镇位于平舆县城东北,淮河较大支流——洪河从此穿越而过。旧时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商贸码头。居民为回汉两族,交通乃水陆两道,四方商贾云集,境内百业兴旺。这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玩花灯,舞狮子、耍旱船,还有令人捧腹的大头吼,让人痴迷的丝弦道演唱等,场场精彩无限,花样翻新,天天如此,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观众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而在这些节目中,高头龙因表演难度大,艺术形式新,寓意深刻,成为众多娱乐形式中的别样存在。

平舆县庙湾镇高头龙:龙年舞出精气神彰显民族风

村民李顺生告诉记者:“庙湾这个高头龙是历史的传统,大家都喜欢看这个表演,每年高头龙初九就洗龙,洗龙后糊龙,再开始游庙,一直玩到正月十五。”

平舆县庙湾镇高头龙:龙年舞出精气神彰显民族风

高头龙是清末时候洪河下游传来的一种杂耍儿,后经传承改进,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舞蹈技艺,用来与民同乐,历经百余年,流传至今。高头龙的形状特异,龙高4米,重达60公斤,龙身13节,全龙身长50米,首尾节各15米和13米不等,头高尾低不一致,是用直径8厘米粗的木杆连在一起的。由于龙头巨无霸的重量,不是当地的棒劳力根本舞不起来这样的龙头,更不可能舞出风采,舞出水平。庙湾高头龙往往都是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抬头出世、福赐人间。在正月初九,一定要先到洪河水边举行一场简单而隆重的祭祀仪式,叫祭水请龙。炮声一响,仪式完毕,众人轰的一声冲上河岸,象征高头龙重临人间。

庙湾高头龙给方圆几十里的百姓无尽的喜悦、幸福、希望和祈盼。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乡镇群众大都从外地购买样式统一的龙,庙湾高头龙便鲜有人追捧。随着老艺人的去世,庙湾高头龙的制作工艺已面临失传,就连舞龙的技巧玩法也在渐行渐远。平舆县非常重视非遗项目的挖掘与传承,在2014年将高头龙列入第四批驻马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浓郁的地方特色再融以和谐喜庆的内心祈愿,构筑成洪河岸边一道美丽的民俗风情,又逐渐成为当地人们农闲与春节期间必展示的娱乐项目。(编辑 李宗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福“倒”了——谐音吉利语里的语言智慧

下一篇:文化中国行·考古中国篇 主根主脉看河南·行走大遗址丨探访安阳殷墟 解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