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9153
【文艺观潮】
作者:丁亚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中国影视史上,科幻创作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尤其是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电影形式横空出世,激发大众对星辰大海的想象,提示影视人拓展新的实践领域和发展思路。在2023年春节档,导演郭帆带着《流浪地球2》归来,为观众奉上近三小时的震撼视听体验,引发舆论热议,获得了超过30亿元的票房成绩。与此同时,动画版、电视剧版《三体》,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相继播映,也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想象把观众引入陌生的灿烂之地。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中国科幻影视经过了几年的关键发展期,无论在叙事层面的探索、类型化的处理,还是技术的革新和思想内核的挖掘,都跃迁至全新的高度。“未来”已至,如果说曾经的中国科幻影视创作是“一种无法定义的X”,那么如今则呈现出一种可被定义的且拥有更多可能性的中国式格局,不仅为科幻文化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更给中国影视行业开拓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电视剧《三体》剧照。资料图片
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海报。资料图片
作品矩阵多角度探索科幻文化与影视艺术融合的可能性
科幻题材的加速发展始于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同期上映,掀起了科幻热潮。两部影片都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一同登场颇具象征意味,它们的票房胜利标志科幻电影新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流浪地球》现象级的市场表现,从产业、文化等多维度展示科幻影像的魅力。科幻影视的基本配置是科技与想象。在《流浪地球》前,中国科幻影视通常采取软科幻策略,在日常中融入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轻微“撞击”,创造奇妙的戏剧冲突。而《流浪地球》以重工业风的视觉奇观和冷峻的科幻内核构筑宏阔的科幻世界,以硬科幻的傲人姿态为科幻文艺发展开拓新路径。
伴随着科幻电影崛起,相关政策为推动科幻影视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和科学参照。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有赖于政策支持,科幻影视掀起一股创作热潮,以更加多元开放的姿势拥抱未来。《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打开了传统本土软科幻的思路,与喜剧、亲子等类型叠加,将科幻场景的逼真震撼与引人发笑的笑料包袱、真挚动人的情感互动有效结合,为软科幻创作做出有益探索。除了《流浪地球》系列,中国第一部机甲电影《明日战记》,以及电视剧版、动画版《三体》则分别以类型电影、科幻剧与科幻动画的艺术魅力,使观众“看到一个能够相信的世界”。之后,《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大史》《群星》《时间深渊》等多部科幻影视剧将陆续上线。它们样式各异,成矩阵式分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索科幻文化与影视艺术融合碰撞的可能性,奏响科幻影视新发展的序曲。
科幻题材创作大潮之下,中国影视工业风云再起
社会发展进步为科幻影视乃至整个科幻文艺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一方面,科幻影视创作集中爆发需要高精尖科技鼎力支持。另一方面,科幻影视作为影视工业的金字塔尖,需要高度标准化、专业化的工业集群协同作战。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的成长,其意义不止于对科幻这一类型本身的突破,更体现在中国影视科技的发展应用以及工业水平的显著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为科幻影视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尤其是近年来,从业者紧密关注科技发展动态,以技术融合与自主创新服务精品生产制作和产业转型升级。《流浪地球》系列几乎涵盖了视效制作的全部门类,特效镜头几千个。而这些高难度动作主要得益于对3D打印、数控机床等世界先进技术和国产尖端装备的应用。《独行月球》使用六轴平台装置模拟月球车行进中的颠簸,用真人动作捕捉和后期特效结合表现数字角色金刚鼠,做到了“乱真”的程度。还有《明日战记》突破性地展现机甲战士和外星生物拳拳到铁的动作场面,用技术将中国科幻场景呈现推向新高度。
建立强大的工业体系不光需要设备和技术,还需要流程和标准。诚如郭帆所言:“我们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转化为作品的具体方法。有了这套体系,电影人就更容易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创作出优秀作品,制作水平和生产效率就会更有保障。”《流浪地球》系列便是在这样的思路中完成的。郭帆和他的团队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从项目筹划到技术支持,再到工业配套,都体现了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在《流浪地球》系列实现历史跨越的激励下,电视剧版和动漫版《三体》向最难影视化的文学IP之一《三体》进军。这两部作品从决定投拍到面世都经历了多年时间,光是确定开发思路和方向就占据了很长时间。从剧本到画分镜,从动态预演到后期,每做一步决策,都需要反复论证试验。这些努力看似琐碎,却使影视工作者在团队协作中得到历练。他们积累的丰富经验将助力中国科幻剧和科幻动画发展,推动整个科幻影视产业链升级完善。
表现浩瀚宇宙里的人文关怀,中国式科幻美学未来可期
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时,有专家评论道:“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科幻影视也显示出了同样价值。如《流浪地球》系列,“带着地球去流浪”浪漫壮举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园的眷恋。人们为拯救地球团结合作,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其背后则是中国集体主义精神的逻辑支撑。电视剧版《三体》对文明的反思,对人性的关注,也是对“中国叙事”之于“世界意义”的思考。还有《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熊出没·伴我“熊芯”》等作品中,涌动着中国式情感关系、中国式英雄主义、中国式人生智慧。这些作品以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为土壤,用灵奇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对历史、时代、未来的诸多想象,触动人们“最明媚的希望和最晦暗的恐惧”,抒发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这些内容都指向一种独特的科幻影视形态,呈现出“中国式”的美学特征。
诚然,近年来的科幻创作还存在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引起反响的作品数量不够多,离集群式、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创作对现实命题的讨论和相关细节的深描显示出中国科幻影视的强大野心,但在另一维度上如何指向科幻作品的母题,从富有叙事逻辑的科幻叙述里看到心灵的闪光,获得美的滋润与智性的气韵,追问“人”的意义、“生存”的意义,我们总结得还不够。基于此,未来的中国科幻影视创作要在强大的影视工业基础上,平衡奇观呈现与艺术表达、科幻创作与影视工业、文化立场与技术逻辑的关系,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特有的更具真实感的科幻作品,探索中国式科幻美学的更多可能性,影视从业者还任重而道远。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5日15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有文化的直播”以知识化人
下一篇:第十八、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