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有个黄崖窑村

    点击量:14737

说起陕北农村,最容易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以及建在山坡的窑洞,这是陕北人赖以生存的根本。黄土种粮,窑洞住人。到陕北走一遭,才知道黄土加窑洞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淡淡的记忆了。

我去的是陕北榆林榆阳区的黄崖窑村。黄崖窑,顾名思义就是在崖畔畔上打出的窑洞,崖是黄崖,窑是窑洞。朋友说,黄崖窑和以前的农村可大不一样,这激起了我的兴趣。

走进村委会,院坝干净整洁,直通村委会办公区。办公区隔壁是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立着一座亭子,亭子旁是个大戏台。依山处有一座新建的山门,通向后山的健身步道。村庄就坐落在山间盆地里,整体构成一个“小景区”。这还是陕北农村吗?什么人有这样的“巧手”?

这与黄崖窑村一位特别的村支书分不开。之所以特别,因为他是一名返乡农民工,也是农民企业家。他叫王玉生,2011年底响应榆阳区委组织部返乡创业的号召,毅然返回家乡,带着致富的经验和智慧,一头扑进沟壑纵横的黄崖窑村,从村主任到村支书,一干就是10年。

黄崖窑村地处榆林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距城区53公里,有村民570户1700多人。由于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民生活贫困。王玉生返村后,带领大家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首先新修了500米长的通村道路,配套了绿化、美化、亮化设施。在此基础上,王玉生又带领村民投建他看好的观光农业。2016年,村集体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500亩油菜花。连续3年举办“油菜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多万元。黄崖窑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7年3月,黄崖窑村抓住“陕果北扩”的好时机,筹资760多万元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创业之初,因苹果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多数农户不愿拿出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冒险。对此,王玉生承诺:“前期所需资金全部由我一人承担。”他站出来这样拍胸口表态,村民便不再犹豫了,各尽所能筹资参与。

到了2020年,黄崖窑村村集体收入6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黄崖窑村也被评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陕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今年,黄崖窑村又出奇招。经过专家论证,黄崖窑村丰富的天然岩石资源可以开发冰洞。目前,村里正在建设冰洞项目,待建成后,在低温保鲜储存苹果的同时,还可开发具有陕北元素的冰雕和地方文化娱乐项目等。

今年春夏季节,陕北大地经历了严重的大旱天气。但在黄崖窑村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仍长势良好,保证了收成。

“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我们一方面采用覆膜的办法,利用渗水地膜、膜际栽培等技术节水;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提水和膜下滴灌、沟底提水、集雨窖提水等方式补水。所以今年收成能和往年差不多。”为该村提供技术指导的榆阳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说。

乡村振兴,黄崖窑找对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张吉怀高铁串起湘西画廊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