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老家河南”文旅风景好

    点击量:65676

“十三五”时期是河南省文化繁荣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的5年。5年来,河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精品迭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数字文化、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新型演艺娱乐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老家河南”品牌形象影响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渐入佳境

“十三五”期间,河南成立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副省长等任副组长,21家单位参与的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推动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产品供给、财政和人员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着力打造资源优化配置、标准相互衔接、服务有效整合的“大文化”服务格局。

在这一格局引领下,河南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通过绩效考核督导公共文化建设。从2016年开始,河南省探索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考核内容包括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保障措施和社会评价,规范考核过程、重视考核结果运用等工作,完善考核工作程序,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通过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落实了政府主体责任,改变了过去对公共文化有钱就抓、没钱就放的观念。

“十三五”期间,河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迭代升级,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成常态。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中心。2016年以来,全省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地广筹资金、聚合资源,在全省行政村和社区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以“七个一”为主要标准的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率由2017年的50%提升到2019年底的99%,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为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必要的设施网络。

河南全省3000多个免费开放馆(站)、970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年均接待观众2亿人次。郑州大剧院、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建成开放,城市书房、15分钟阅读圈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文化豫约”平台上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云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河南全省各级图书馆和文化馆每年服务人次达7000多万。其中,“春满中原·老家河南”活动在全省开展7万多场,参与人次300多万。

戏剧芬芳香飘中原

经过3年打磨,2020年11月14日晚,河南原创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次成功试演。该剧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要求,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创作的一部民族歌剧,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剧目。

《银杏树下》只是河南丰富艺术创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河南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以弘扬黄河文化为中心,大力弘扬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精神,以现实题材创作为重点,积极开展艺术创作,相继推出豫剧《焦裕禄》《重渡沟》《全家福》、曲剧《信仰》、越调《诸葛亮临危受命》《吉鸿昌》、话剧《焦裕禄》《老街》、舞剧《水月洛神》《精忠报国》和歌剧《银杏树下》、交响合唱《朝阳沟》、民族音画《孙子兵法》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

2019年,豫剧《重渡沟》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河南省实现了中国艺术节大奖“七连冠”和文华大奖“六连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八连冠”,在舞台艺术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保持了河南舞台艺术创作20年全国领先、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滋养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南通过“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原文化大舞台”等品牌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截至2019年,2008年开展的“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共获得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32404.3万元,在全省1860个乡镇演出35535场,受益群众达7000多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河南全省各级政府购买演出服务达2.11万余场,2017年全省各级政府购买演出服务达2.5万余场,2018年全省各级政府购买演出服务3.2万余场。2019年,组织“舞台艺术送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4088场,戏曲讲座42场。2020年,全省共安排3290场演出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旅融合出新彩

2020年9月19日,由新郑市政府、宋城演艺等联合打造的大型歌舞《黄帝千古情》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市开演。《黄帝千古情》利用声、光、电手段,展示了黄帝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轩辕黄帝到现代化的郑州,《黄帝千古情》为我们开启了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有观众如是感慨。

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正不断加速文旅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河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河南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坚持“抓县推市、县上突破”,郑州等26个市县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民宿发展异军突起,智慧旅游应用广泛,旅游扶贫成果显著。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积极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谋划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1+1+N”规划。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工程中的三门峡庙底沟、偃师二里头、郑州大河村、郑州商代王城、安阳殷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陆续开工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同推进。统筹谋划重点项目120个,按照“突出重点、连片发展”的理念,率先建设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核心示范带、三门峡仰韶文化核心展示区等15个重点区。

此外,“十三五”时期,河南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合作,“老家河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大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每年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百余项,成功实施“央地合作”计划和“欢乐春节”品牌项目,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原文化海外行”等成为全国对外文化交流亮点。依托登封少林寺、温县陈家沟太极圣地,集中精力打造的“中国功夫”也正成为中国旅游的亮丽名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 杨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郑州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