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点击量:90150

原标题:圆明园遗址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圆明园管理处昨天公布消息,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这也是圆明园考古工作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澹泊宁静是一处重要游憩寝宫,也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景点之一。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澹泊宁静景区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6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殿的东门外是翠扶楼,楼的南北均是稻田。今年11月初开始,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澹泊宁静开展考古发掘。

走进澹泊宁静遗址,现场可见景区的山水轮廓,遗址范围内只有几块石头和柱础残存。考古探沟内,工作人员正用小刷子一点点清理着遗址上的尘土,遗址建筑的地面渐渐显露出来。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已经考古发现了台阶、地钉、条石、排水设施等。

“原来房子的外围墙体已经没有了,通过一个多月的考古,我们已经发现了9间房屋遗址的位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田字房”是一个田字外形的建筑,共33间房屋,用石块垒砌,每间的边长约4.48米左右,檐柱高3.68米。“经过现场勘探,我们发现建筑的基础数据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介绍,“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通过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因此,在“田字房”的外围,不仅有河水环绕,还有大面积皇家稻田。

张中华告诉记者,考古人员目前正在对皇家稻田开展两个探沟的考古工作,已经发现了稻田的田埂。“未来,我们要通过植物考古的方式,将皇家稻田的土壤送进实验室了解土壤构成,来判断稻田内是否有相关植物遗存,进一步对京西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这也是圆明园首次开展植物考古。”

目前,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已经暂告段落,下一阶段考古人员将对遗址考古发掘的细节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地钉的分布、排水系统的走向、稻田分布范围等等。(记者 叶晓彦)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 平筠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褪下“美颜”后的《装台》,留下怎样的褶皱和滋味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