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烙画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量:14105

 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1994年《泌阳县志》等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并延续至今。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用三百至八百摄氏度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 “烫画”等,是我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凹凸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艺术形式。作品从传统小件实用品,发展到四扇屏和巨幅长卷烙画等。产生了魏大伦、李起翔、胡更寅、张贵春等知名烙画艺术家和《清明上河图》《仕女图》《<水浒>一百零八将》《鹤趣》等一批烙画艺术杰作。

烙画的表现手法是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把中西绘画艺术和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古色古香、纯正、精美、典雅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深受收藏者喜爱。烙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画之一,也属于一种自然的绿色画种;它汲取绘画艺术之长和火笔的运用技巧,表现多种题材,画面丰富而精细,清晰秀丽,古朴典雅,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同时,烙画又耐用宜存、不宜毁坏、永不褪色、无毒无味,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收藏价值极高。

泌阳烙画属南阳一部分,泌阳人张贵春、张艺千等烙画大师技艺超群,力搏众家之长,潜心研究国画及西画精品,以深厚的素烫功底,打破以往烙画点缀、夸张的肤浅烙法,追求绘画功效,以黑、白、黄单色调,即纯烙手法,烙出色彩丰富的艺术世界,将烙画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泌阳烙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2010年1月,泌阳烙画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艺千被公布为代表性传承人。

(姚 晶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日报

责任编辑 / 武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白岩松走进内蒙古高校:聊媒体人如何讲故事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