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方舱医院真神奇》受质疑,创作关键在“走心”

    点击量:18044

作者:熊丙奇

“方舱医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医生护士才艺多,各领病人来一曲……歌声郎朗暖心底。笑语传遍九大洲,生命力量齐汇聚。”近日,一首名为《方舱医院真神奇》的儿歌受到质疑,很多网友觉得“不合适”。其作曲、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蒋军荣在接受采访时解释:“因为他们(网友)一下子没缓过神来,他(网友)那样说话我不会在意。他们不知道我的生命状态,我也不会计较。”

创作的儿歌,反映创作者的艺术价值观,而对一首儿歌不同的反应,也折射出对儿童教育的不同选择。觉得“不合适”的网友认为,以方舱医院为儿歌创作题材没问题,但以“欢快”方式表达,回避了灾难带来的痛苦,有赞美灾难之嫌。由儿童用欢快的声音唱出,更和抗疫第一线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病人的真实场景不符——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教轻症患者唱歌、跳舞、打拳、做操只是方舱医院生活的花絮。创作者可能只在网上看了这些视频就得到“灵感”创作儿歌,并没有深入生活。

当然,也有人作出另一番解释:儿歌承载着激励儿童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景,没有必要向他们渲染灾难的残酷悲情。以欢快的调子来讴歌医护人员救治病患,以乐观的精神抗击病毒驱散恐惧,唱出了儿童对医护人员的赞美以及获得抗疫胜利的信心。

网友的讨论涉及如何结合疫情防控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为防控疫情,我国各地都延期开学,很多孩子呆在家中。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应结合疫情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让孩子认识灾难,认识生命。而创作艺术作品,显然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

但怎么进行教育,选择哪些人、哪些事作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思量的课题。开展教育的重要前提是真诚,不回避疫情是一场人类的灾难,抗疫也是一场“战争”,是和病毒带来的灾难作战。战胜灾难,需要团结、付出、爱与勇气,要对孩子进行爱和责任的教育,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用爱与包容化解歧视隔阂,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远离病毒与灾难。

与此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的所思所想。好的作品,需要有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而不能口号化、概念化。比如,生活在湖北、武汉的孩子,他们家中可能有亲人被感染甚至自己患病,被隔离救治,该怎么教育他们认识发生在身边的一切?而对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孩子,疫情也不只是每天变化的确诊、病死数据,疫情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如何让他们理解这种改变?对身处异地的同胞,他们最想说什么?

目前,我国防控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会有更多作家、艺术工作者创造有关疫情防控的文学艺术作品,疫情防控内容也会编进学校教材中。怎么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教育、熏陶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在于“走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杨丽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不倒的精神长城——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