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37438
这是1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大芬村。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深圳龙岗区有一处特别的村落,1200余家工作室、超过8000名绘画者汇集于此,他们的作品远销海内外。由于绘画市场的变化,这个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大芬村在“三十而立”之年,正经历着从临摹到原创的转型之路。
2005年前后,中国出口的油画作品80%来自大芬村。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临摹复制品的需求下降、对于高品质原创作品的需求旺盛,大芬村一批紧随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画风、画质的原创画家,借助市场变化逐步成长起来。目前大芬村已经聚集原创画家近300人,原创作品已占大芬村油画产量的20%至30%。大芬村的街头已出现艺术中心、咖啡画廊等新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大芬油画村全年总产值已达41.5亿元人民币。
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家陈求之在进行书法创作(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家陈求之和女儿陈山叶商讨艺术作品的衍生品(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仍保留着深圳龙岗旧民房的样貌(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游客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参观(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太阳山艺术中心,顾客在院子里进行绘画创作(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画师赵小勇在大芬村的画室里绘制自己的原创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画师赵小勇在大芬村的画室里,周围都是他的作品,一半是临摹梵高的作品,一半是自己的原创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是1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大芬美术馆。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游客在大芬村的巷道里进行油画体验(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大芬村的巷道里,一名画师在绘制临摹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大芬村的一名画师为顾客绘制定制化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顾客在大芬村挑选油画作品(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大芬村一角(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网
责任编辑 / 平筠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 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