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成为必修课——晋中学院非遗进校园一瞥

    点击量:23089

 “非遗进校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以说,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中小学生对非遗的认识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还未普遍建立,随意性比较大。

山西晋中学院,一所地方高校,前瞻性地认识到,学校教师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学界代表,担负着本土文化保护意识启蒙、非遗科学保护方法技术支持以及将本土文化向国内外宣介的重要历史责任。为此,他们扎扎实实砥砺前行。

1、十年耕耘初见成效

“七月里来呀天气和,花椒红来红似火,点点红火照山坡,哎——哎咳哟,点点红火照山坡……”

山西晋中学院舞蹈教室里,数十对花扇上下飞舞,最前面的那位女子,步伐轻盈,舞姿秀美。颤、颠、跳、蹬、扭、摆、甩,看着她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谁能相信这是一位77岁的老者。李明珍,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小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有“小花戏泰斗”的美誉。

非遗成为必修课——晋中学院非遗进校园一瞥

刺绣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 武惠平摄/光明图片

左权小花戏产生于太行山巅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左权县,被誉为太行山上民间歌舞艺术的明珠。李明珍从小就喜爱小花戏。“看到大姐姐们表演,自己就回来拿碾盘当舞台,撅根麻秸秆儿,别起来就顶扇子用。”说起自己童年的痴迷劲儿,她自己都忍不住笑了。7岁即登台演出的她,从老艺人那里学到了小花戏的精髓。

左权所属的晋中市,是著名的晋商故里,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所有的非遗一样,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即便是在每年元宵“社火”,小花戏也没了李明珍儿时记忆中的热闹。一种深深的忧虑困扰着年近耄耋的李明珍,“年轻人愿跳的少,能跳好的更少了”。

这种担忧,直到老人登上了大学的讲台。

2017年5月,“晋中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项目启动。而在此前李明珍“左权小花戏”非遗大师工作室已入驻晋中学院。“没想到能有机会在大学课堂教小花戏。把小花戏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晋中学院是第一家。”李明珍感慨万千。

晋中学院副院长李山岗是“非遗进校园”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他的努力下,从2007年起,包括剪纸、刺绣、左权民歌、形意拳、平遥推光漆器等十多个非遗项目写进了晋中学院的课程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将非遗大师请进来,就是让他们把精湛的传统工艺和高超的传统技艺带进高校校园,为广大师生打开一个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亲近非遗,继而喜爱非遗、自觉传承非遗的窗口。”传统非遗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授方式,“在课堂上受到学生空前欢迎”。这也更加坚定了李山岗把非遗课程办好的决心。

2、担起非遗科研的重任

在晋中学院,有一座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展览馆。展品涵盖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各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九大类22个项目,记录着一位、一代甚至几代传承人的呕心沥血。

2010年,文化部批准在晋中、太原、吕梁三市19个县(市区)建立“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大晋中”区域非遗初步实现了活态保护。

非遗保护专业性极强、牵涉学科面极广、保护措施差异性极大,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经济实力,无法对非遗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充分挖掘并发挥高校在非遗保护中的独特作用,既顺理成章,又刻不容缓。

2012年12月,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作为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后,晋中学院不断整合科研师资力量,促进优质科研成果产出,使这个中心在区域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担当起了“智库”的角色。新的研究成果在指导实践的同时,又不断转化为教学内容。得益于学术的参与,人们对非遗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护和传承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形成非遗保护中的“良性互动”。

3、学子成为薪火相传的主力

十年的摸索,让年青一代在接受民间艺术熏陶的同时,增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亲圪蛋”大学生民间音乐艺术团、“漆艺工艺”艺术爱好者俱乐部、“形意拳”非遗传习所、大学生毽球协会……在晋中学院,这些大学生非遗社团搞得红红火火。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主题讲座论坛、知识展览等活动,学生们亲身参与学习、体验,进而加入非遗保护传承的队伍,成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非遗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并投入到非遗、民间艺术、民俗学方面的研究队伍中来。

记者在晋中了解到,晋中市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目前已经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开花。其中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项目已进入中小学课堂;太谷县中小学开设了祁太秧歌第二课堂;平遥在职业中学建立了传统技艺传习培训基地。

“看到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我就想起了我年轻时候的样子。”李明珍憧憬着“小花戏”即将再次绽放的芳华。(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4日 09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网

责任编辑 / 庄皓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乡村文化振兴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