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点击量:28327

大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街头是当时的一大文艺圣地,就像今天北京的798,上海的M50,上街走一遭,总会遇到几个卖画的读书人,卖画的架势和收费也各不相同。

问第一家画怎么卖,书生涨红了脸,声音细如蚊子般:“都是些拙作,小生今年上京赶考,想攒些路上的盘缠,您随便给就是了”。

问第二家,人家规矩地作揖道:“看大人气貌不凡,想是对字画颇有研究,鄙人粗糙之作没法入眼,大人随意赏些小钱,或以米肉易之,亦可。”

第三家,不用开口问,摊前摆着一幅字写得明明白白: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礼物食物都不如银子好,最好现银付款,我心里高兴,画也画得好。我人老体弱,就不跟你们唠没用的嗑了。

当时城市里的普通打工者一个月大约能赚1.5两银子,九品官的年薪也仅35两银子,还不够买这位画家几幅画。

这位谈起钱来毫不遮掩、态度酷炫狂拽的大爷,就是郑燮(xi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郑板桥。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以上场景纯属虚构,但郑板桥的报价可是真的。

我们许多人都是从语文课本上认识的郑板桥,毕竟这首诗可是要朗读并背诵全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也因为这首诗,郑板桥擅长画竹的印象也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不过,他的竹子到底好在哪里,为何卖得那么贵还有人求画,却未必有多少人说得清楚。

这里先要声明下,不是所有人画竹子都是黑白一片,原本画家们画竹子是有!颜!色!的!

比如宋徽宗的竹子,清丽典雅,装饰性很强。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北宋赵佶竹禽图

宋代画院的画家们笔下,竹子大多也是有颜色的。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南宋马麟梅竹图页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宋-佚名-梅竹聚禽图

据说苏轼还曾画过红色的竹子。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而墨竹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也有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从历史来看,墨竹与彩色竹子最初是并列存在的,没有高下之分。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辽宁省博物馆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画的主流开始追捧墨竹?

转折点就在元朝。

当时的汉族文人士大夫缅怀南宋故国,不愿归顺元朝廷,终生不愿意出仕,隐遁乡里。这种抑郁的情绪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导致文人画兴起。

文人画作者一般都回避社会现实,画画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画抒情,表达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象征君子气节的竹子自然成为绘画热门,在色彩上,则重水墨轻艳丽,以区别于工匠画、院体画。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元倪瓒梧竹秀石图轴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元李衎竹石图轴

好了,交代完背景,说回郑板桥的画吧。

清代是文人画的鼎盛期,郑板桥虽然前半生过得非常顺,中过进士,做过知县,但“不幸”做了个清廉爱民的父母官,开仓赈贷、捐廉代输,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在官场得罪了人而被去官,之后在扬州、兴化一带靠卖画维持生活。

先来看几幅郑板桥的墨竹。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从郑板桥的多幅墨竹图可以看到,他的用墨浓淡相宜,前方主体的竹子用焦墨、浓墨,后面的背景则浅墨,整体布局多不乱,少不疏,竹子清秀挺拔,很好的诠释了这位“君子”风骨。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笔下的竹子有一个鲜明的特征……

来看一眼自然界的竹子。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真正长土里的竹子,竹竿子怎么可能像郑板桥画得那么细,跟狗尾巴草似的呢?

但是,郑板桥就是要这么画竹子,就是要画得这么瘦。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竹之所以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文人们咏竹写竹,是用竹子来比喻人正直不屈、不畏险阻的美好品质。

如果只是画出现实中的竹子,那不过是对自然的写生、复制,画出竹子背后的君子风骨,才是画家的功力。

因此郑板桥刻意将竹竿画得纤瘦,如此纤瘦的枝干,却能生得又长又直,更加体现出竹子不凡的品质。

劲瘦的竹子也隐藏了作者的自喻,就算我被排挤、被去官,变成了小老百姓一个,可我就是要一身正气,不跟你们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除了独特的画竹技巧,郑板桥的画还有两处值得称道。

由于看尽世态炎凉,他的每幅画都会题诗,凡题诗都不是为了画面好看而凑数,而是反映现实,思想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比如他在《兰竹石图》中写道:“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被贬官后,有一画竹图题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

郑板桥的书法“板桥体”也是一大特色,他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融合楷、行、草而独创了一种“板桥体”,自称是“六分半书”。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清郑板桥书“难得糊涂”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清郑燮行书七律中堂潍坊市博物馆

当时流行的是整齐匀称的楷体,他认为“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

“板桥体”从视觉上就有着强烈的个性,仿佛放飞了自我,非常大胆。仔细看郑板桥的运笔却暗藏玄机。他将笔划的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都重新打乱排列,错落穿插,却乱中有序,自成一派,放肆中又带着克制,才形成这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

都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 但你知道好在哪吗?

▲ 清郑板桥风竹石图(局部)

郑板桥的牛逼就在于这诗书画三绝,放眼历代文人大家,书法写得好的不一定会画画,画得好的不一定会写诗,会写诗的不一定书法好,郑板桥不仅不“偏科”,还样样精通,再加上做官时一心为民,有良好的声誉和群众基础,说他是“扬州八怪”中的C位担当,应该没人有意见吧?

毕竟,除了郑板桥,你还能说出几个扬州八怪?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 / 徐冲冲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为什么古地图总要画海怪?海洋异兽传说的真相揭秘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