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城区沙河店镇后刘庄与吴王冢的传奇

    点击量:10万+

57dfac43260432cefd79d7e57ebaf792.jpg

2400年前,因一场特大洪水,吴王夫概兵败沙河店(现驿城区沙河店镇境),并葬身于此。也许是历史的巧合,2400年后,在又一场特大洪水中,吴王冢救了一个村的人。

3月13日,记者在驿城区沙河店镇党委委员丁丹的带领下来到该镇杨庄村后刘庄,采访了“75·8”洪水中的这个故事。
 
1 一个美丽的小乡村
 
汽车从沙河店街西头出发,顺着驻泌公路向西行驶大约700米,拐弯向北,顺着一条水泥路,再行驶大约1.5公里,就到了后刘庄。

这是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但仔细看又觉得与很多村子不同。水泥路从村东头穿过,从南向北贯穿全村。一排排房子从南向北依次排开,格外整齐,整个村子是个标准的长方形。

村内房屋大多是平房,几栋小楼点缀其中,让村庄多了几分诗意。

村庄镶嵌在绿油油的大地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对农村来说,想了解一个村的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村里的老人。到村里之前,丁丹已和村里的程福元老人取得联系,记者来到村里时,老人已经在村头等待了。

今年70岁的程福元老人不仅是位文化人,而且经历特别丰富。老人1945年建党节出生,1960年初中毕业考上南阳农专中级班,因家里拿不出5元的车费,被迫辍学。当年,15岁的他担任了生产队会计,1964年担任生产队长,后又先后担任“四清”工作队员、大队秘书等职。1972年,他再次回到村里担任生产队长。后来,他又先后担任过沙河店公社林场场长兼会计,杨庄村村委主任,沙河店乡食用菌开发公司会计、乡办钢厂会计、乡农经站会计等职务。

老人一生经历丰富,但从没离开过村庄。谈起村里的历史,老人如数家珍,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得非常清楚。老人的帮助,也让记者这次的采访特别轻松。
 
2 一个尘封的故事
 
“那就是吴王冢!”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村东南几百米处的麦田里,有一座土窑大小,椭圆形的土堆,土堆上长着几棵树和一些灌木。由于是在平地上,吴王冢格外显眼。

程福元老人告诉记者,1983年文物普查时,曾对吴王冢进行测量。吴王冢东西长大约47米,南北宽大约40米,高7米多。吴王冢离沙河店街的直线距离只有0.5公里。

“后刘庄的历史与吴王冢密不可分。”老人首先向记者讲述了吴王冢的故事。

关于吴王冢的传奇,老人小时候就听人说过。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概(吴王阖闾的弟弟)带兵作战,路过沙河店时战敌不胜。败退时恰遇洪水暴涨阻路,夫概无奈投河自杀被葬于此。

“挡军河因此得名。”老人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吴王冢前。在吴王冢南侧几十米处,有一条河,虽然没有水,但河沟很深、很宽。老人告诉记者,这就是有名的挡军河。

“吴王冢三面环河。”程福元老人告诉记者,除挡军河外,吴王冢北侧400米处是汝河,东侧是汝河与挡军河的交汇处。

关于吴王冢的故事,记者网上查阅发现,还有一种更详细的说法:吴王夫概在沙河店与越王交战,吴王追赶越王到挡军河时,越王已过河。吴王见河水很浅,就下令渡河。刚到河中,上游忽然涨水,山洪暴发。吴军被淹,越军趁机杀来,吴军大败,士兵全被洪水淹死。夫概羞愧交加,引颈自刎。越王尊重对手,将他葬在河北岸,就有了现在的吴王冢。

这两种说法虽然稍有差别,但故事的主角都是吴王夫概,而且都是因洪水而兵败葬身于此。关于吴王冢,1994年出版的《泌阳县志》也有记载: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文考,系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之墓。

吴王夫概当年也许没有想到,2400年后,在又一场特大洪水中,他的墓竟然救了一个村的人。
 
3 一座古墓救了一村人
 
“没有吴王冢,也许就没有现在的后刘庄了。”谈起洪水中的那段往事,程福元老人显得特别激动。

据老人介绍,1975年8月7日上午,只有20多名村民看到雨越下越大, 离开了村庄,其他村民并没有打算外出逃难。

当天下午1时许,生产队仓库进水,作为生产队长的程福元就组织人把粮食分给村民。正在分粮时,程福元的本家弟弟、队近盆窑村的程卫东来到村里对他说,听说板桥水库的水满了,要决堤,自己村里的人都走完了,让他们也赶快躲躲。

“当时,全村有187人,除了已经躲出去的20多人,一位因房子倒塌被砸死的老人外,村里剩下150多人。让村民们拖家带口外出逃难,实在不容易。”程福元老人说,他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让大家搬到吴王冢上。

“村民程新国当时在公社粮管所工作,我们就让他去借了一块帆布,在吴王冢上搭了一个棚子。” 程福元老人说,当天下午5时许,村民全部搬上吴王冢,没想到夜里板桥水库就决堤了,大水排山倒海冲来,整个村庄被冲得干干净净,连一棵树也没留下。

除了后刘庄人外,还有一位来村里走亲戚的老太太、许昌的一位烟叶技术员和盆窑村的尚付民父子也躲在吴王冢上避难。

“我们庄无一人被冲走,而不远处的张庄冲走了100多人。”程福元老人说,每逢谈起此事,村民们还心有余悸,都说多亏了吴王冢。
 
4 让子孙后代铭记古墓救命恩情
 
如今,后刘庄已发展到260多人,村民们靠种地、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很多村民还在城市、沙河店街买了房子。2012年,一条水泥路从驻泌公路修到村里,让村民们出行更方便,也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这个小乡村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日子越过越好,但村民们从没有忘记吴王冢的救命之恩,都称吴王冢为“救命冢”,并自发进行保护。1983年,泌阳县把吴王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福元担任保护小组组长。

如今,程福元老人虽然已经70岁了,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四世同堂,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老人没事就到吴王冢去看看,多年来,这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村里的其他村民也和吴王冢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愫,吴王冢几次被盗,村民都非常心痛。现在,村民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更强了,从不让人动吴王冢上一锨土。每年春节和正月十五,村民们都会来到吴王冢,放炮、放烟花祭奠吴王夫概。

对于吴王冢救全村人的故事,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耳熟能详。村民们说,救命恩哪能忘记呢!

“我们要让吴王冢救全村人的故事代代传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吴王冢的救命恩情!”程福元老人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天中晚报

责任编辑 / 凯旋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下一篇: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龙眼岗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