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点击量:13397

历史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是国家、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历史被抹杀、割裂,势必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当前,面对思想理论界的噪音杂音、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沉滓泛起,只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有效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谎言和迷雾,才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才能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必须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尊重历史事实,考虑历史传统,揭示客观真实。

  必须站稳大众立场。大众立场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所持的根本态度。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站在大众的立场上、以大众的利益取向评判历史,才能真正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大众的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要进行阶级分析,把那些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阶级地位考察,充分发掘历史人物动机背后的阶级动机。也就是说,评判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要看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促进社会发展,还是违背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阻碍社会发展。有了这把尺子,才有我们构建正确历史观、保持清醒、公正判断的重要基础。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也是世界革命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一页。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为拥有这样光荣的历史而感到无比自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广大中国人民的认识和思想感情迥然不同,一些人完全否定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这种错误观点根本不符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实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必须坚定民族自信。历史的传承,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价值的传承。对历史的尊重,也就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和信仰的尊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抹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将中华民族丑化为愚昧”“丑陋、充满奴性、缺乏创造力、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的化身。甚至丧失起码的民族良知,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上去。在这些人的眼里,我们的历史文化简直就是一笔负资产,是沉重的包袱,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被一笔勾销。这无异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抽掉了民族的脊梁。如果按照这样一种历史观,我们何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研究历史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尊重历史、捍卫真知,我们才能听清历史的回声、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不会随时间推移改变原有的样貌,历史的结论不容许恣意篡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然而,有些人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基本原则,恶意攻击和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人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建设成就视而不见,将之等同于文化大革命本身,一概予以否定。还有人打着历史揭密的旗号,歪曲事实,甚至不惜伪造史料,极力颠倒是非。这些都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违背实事求是根本要求的错误观点和行为。

  必须把握历史性原则。人类历史处于永恒的发展之中,一切历史事物都处于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对于具体的历史事物,只有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将其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完成对它的历史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判断历史活动家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多少新的东西,为后人和未来社会提供了他们的前辈所没有提供的基础和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然而,社会上有些人对于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总是有这样那样错误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待和评价历史现象的出发点,不是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不是把历史现象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而总是以今律古,从当下已经发展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其实,即便是领袖人物,也只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当然也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必须全面辩证看问题。历史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它有现象与本质之分,而历史现象又有真相、表象和假象之别。考察人类历史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注意把握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历史研究不能仅限于观察、描述现象,更不能为现象尤其是假象所迷惑,要深入到现象背后去把握本质。这里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小节和大节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停留在肤浅的实证观察层次上,碎片化、孤立化、简单化地得出颠覆性结论。二是历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事实判断构成了历史价值判断的基础,但单有历史事实判断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厘清历史事实中关涉的一系列影响要素之间的因果链条关系,形成有说服力的因果判断。三是历史阶段的承续性关系。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难免会遭遇一些困境、发生一些曲折。不能因个别历史现象而否定整个历史活动,也不能因历史的阶段错误而否定历史运动的全部过程。譬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必须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地进行评价和分析,不能用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历史观本身就是对历史的无知。

  (李海荣 吴海清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返回光明网首页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孙满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不应再有这种奇谈怪论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