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课堂: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

    点击量:451085

 虚无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思想界,形成背景是德国作为后发国家面对英、法等国工业化成功的无奈而要选择新出路,其价值目标是试图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改变德国的落后状况。这一时期的德国思想家从雅各比、费希特、黑格尔、施蒂纳、尼采到海德格尔都认为宗教的存在是德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施蒂纳否定一切神灵的“无”和尼采的“上帝已死”,均是虚无主义的经典表述。历史虚无主义传入俄国后,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通过小说的形式将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明确展现出来。屠格涅夫不仅否定艺术和宗教的存在价值,而且要彻底摧毁俄罗斯传统价值和传统秩序。

20世纪3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者又提出“全盘西化”、“充分世界化”。自此,历史虚无主义便一直与全盘西化如影随形,形影相吊,一直延续到今天。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历史虚无主义随之失去影响。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历史虚无主义提出“告别革命”之说,而再度兴起。

近年来,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新的理论探索,历史虚无主义者再次死灰复燃,政治上,提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共产主义渺茫论”,将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奉为“人间正道”;经济上,用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文化上,主张全盘西化,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以学术研究构建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新话语

学术研究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基本表现形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研究抱持特定的旨趣,以“反思历史结论”,“创新”历史观和历史研究,“追问历史真相”为基本方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历史和人民解放军历史,从宏观到微观都进行重新研究和评价。

2、以个体记忆替代、改造国家民族的整体记忆

近些年来,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我国出版了大批历史回忆录、日记、人物访谈录和历史杂谈等书籍,一些电视台和网站也开辟了“讲述”之类的栏目。在一些专业人士鼓噪和媒体炒作之下,这些书籍不仅成为图书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相关节目栏目广受关注,而且它们被赋予历史的阐释权,成为历史真相的证据、重评历史的标尺。

3、以娱乐化方式亵渎历史的庄严

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崛起,加上影视制作门槛降低等,为娱乐历史、消费历史提供了条件。于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积极借助娱乐化方式渗入世俗生活。一批影视作品和通俗小说“任性”地再现、评说中国近现代历史。

4、以反批判争夺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话语权

近十年来,理论界没有停止过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面对这种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了反批判,其主要手法是:其一,给马克思主义扣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其二,指责中国共产党“虚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其三,在网络空间中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者进行围攻。

1、歪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用意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从颠覆性的政治目的出发,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凡是革命就不好,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这种不顾历史事实,拼命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其本质用意在于制造思想混乱,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丑化新中国建设历史的用意在于否定党的执政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眼里,新中国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努力奋斗和建设,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走向世界强国前列,不断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进步作用的历史。这段历史,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或者是之后的30多年,都是走向辉煌的实践探索。但是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眼里,这种历史全被颠倒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否定新中国历史中制造的种种谎言,已经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和义愤。

3、贬损共产党领袖的用意在于否定我们党的政治品格

20世纪70年代末一股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思潮就曾出现,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尖锐批评。近年来,一些人一边喊着加强宪法的权威,一边却否定宪法中载明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否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这不是尊重宪法,而是企图另立西方资本主义式的宪法。事实证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企图的,其要害就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达到其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合法性的目的。

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全面、系统、发展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既要给历史研究宽松的环境,也要将真实历史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正史,就是正人心。一方面,我们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毫不留情地批判,揭露其真实诉求;另一方面,坚决杜绝过去那种内容陈旧和形式刻板的宣传形式,不给历史虚无主义预留生存空间。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也明确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对“侵略有功论”“中国文明西来说”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给予有力回击。

第三,既要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也要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冷战结束后曾提出资本主义“不战而胜”,试图通过和平演变“播下的不满的种子,有一天将开出和平演变的花朵”。近来,历史虚无主义者重新捡起连创始人福山都已经放弃的“历史终结论”观点,可见其良苦用心。为此,必须警惕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起“第五纵队”的角色。

第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敢于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噱头,正是因为某些共产党员也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并开始“不问苍生问鬼神”。殊不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为历史虚无主义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空间。

第五,必须充分重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不仅要引导历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且要督促和引导网络和新媒体采取自律措施,杜绝歪曲历史和丑化英雄之类的事情再度发生。同时,唤起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有力的批判,教育广大青年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领导机关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责任编辑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杨军:对“公民社会”思潮应保持政治上的警惕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