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1209
作者:陈宏宾
单位:上蔡县百尺乡中心学校
电话:13839625896
九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九十五年的峥嵘岁月。红旗飘飘,党旗鲜艳,祖国复兴,人民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组成这些脊梁的是无数个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他们用信仰搭起一条通道,用生命捍卫心中的信仰,用一身铮铮铁骨,铺就一条光明大道,从南湖走来,从井冈山走来,从延安走来。走进北京,走进中华民族的四面八方,把鲜血洒在神州大地,把姓名掩埋进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些人,我们不可能一一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我今天书写的就是我们上蔡县的一位革命先烈,他叫王伯重。
王伯重,上蔡县百尺前王村人,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父母生养六个儿子,王伯重排行老大,父亲辛勤耕作,母亲彻夜纺织,供他读书求学。王伯重在青少年时期,目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人民饱尝丧权辱国、备受蹂躏的惨状。深知这是政府腐败无能,社会政治黑暗,国家贫穷落后所造成的。他决心学好本领,救国救民。以优异成绩考取上蔡师范学堂。后来遂从其父志,在家习医。再后来,他认为能培养积极进取、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更多青年,也好改造中国,改变社会,于是他弃医从教,受聘于上蔡城内一改良私塾。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且爱生如子,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及家长的欢迎。1924年与他人合力在漯河开起了粮行。王伯重做粮食生意,保本微利,让利于民,深受市民及商贩的尊敬,为后来与共产党接触,在群众中做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国共合作期间,郾城县的国民党组织和共产党组织以共产党为核心,以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形式,组建了国民党郾城县执行委员会。谢梅春任中共郾城县委书记,张光灼任副书记。王伯重在与他们的接触中,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和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救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鉴于两党正处于很好地合作时期,和共产党组织对党员条件的较高要求,谢、张商议先让王加入国民党,后再加入共产党。王伯重加入国民党后,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工作热情积极,不久就担任了郾城县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商民部部长。是年,中共郾城县委为了扩大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成立了郾城县文化促进委员会,吸收部分进步青年,学生组织宣传队,到县内各地演出宣传。
武汉国民革命政府北伐期间,北伐各路大军全部集中到驻马店持戈待命。驻马店、西平、上蔡、漯河、郾城、商水等地国、共党员、各地农会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踊跃参加和支援北伐。王伯重积极地投入到支持北伐战争的洪流中来,并担任北伐军前线侦查组长。他舍生忘死,冒着枪林弹雨多次完成各种侦察任务,北伐军攻克郑汴以后,王伯重受北伐军委托,任郾城县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兼任上蔡县学生队队长。11月,王伯重身兼两地两职,势难兼顾,特派共产党员刘宜斋(黄埔军校三期学员)代理上蔡县学生队队长,派共产党员汪镜辉、顾丙信(二人均为黄埠军校第三期学员)担任教练。四人密切合作,旬日学生队集枪300余支。学生对成立后,在王伯重、刘宜斋、汪镜辉、顾丙信的领导下,广泛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打击土豪劣绅,群众的热情拥护和称赞。
1928年春,东关五月庙会上,王伯重登台讲话,向群众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的口号。之后,学生队逮捕了作恶多端的上蔡城北街士绅盖景州,囚禁数日,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吓得城内士绅纷纷逃跑。在春节年关集上国民党县税务局税收人员为了发财,巧立名目,乱收捐税,引起公愤。学生队闻知后,在南关集上痛打了乱收税人员甘某。赶集的群众同声欢呼助威:“打得好!”“打得好!”学生队的义举振奋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群众利益,威慑了收税人员的嚣张气焰。该年,收税人员不敢再向商贩和做买卖的无理收税,集市得以安定。在王伯重的领导先,学生队还进行了伐神等破除了迷信工作,将城隍庙和四关及城附近庙里的神像全部伐倒,对群众宣传“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救世主,要翻身全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学生们的伐神举动,很快波及全县。各地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效法,利用庙宇办起了学校。
1928年初,国民党下令解散郾城县党部,解散上蔡县学生队,通缉在他们看来比共产党还要共产党的国民党党员上蔡学生队队长王伯重和共产党员刘宜斋、汪镜辉、顾丙信等八人。王伯重被迫暂时隐蔽。但共产党人没有被蒋汪的屠夫政府所吓倒。是年,共产党组织继续在郾城活动,张成九任百尺区区长,地下共产党员王清轩任区助理员。为了向地霸斗争,张成九和王清轩商议,让富有革命精神的王伯重代理协和乡乡长,王伯重欣然应允。王伯重出任乡长后,在张、王的支持下,向地霸劣绅展开“合法”斗争。在役税、粮款等项摊派中,坚持地富士绅多负担、中等农户少负担,贫雇农民不负担的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乡政府一次分派,任何人不得凭借势力再次向下层分派。维护贫苦农民利益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深受群众的欢迎。
1929年2月,中共西平县党组织派贾德言到上蔡发展党组织,王伯重接受了贾德言的建议,辞去国民党阳城县百尺乡区协和代理乡长职务。2月16日在上蔡城关北街张吟塘家,由贾德言介绍及主持下,王伯重与志同道合的寇文谟,张吟塘等人一起入党,并组织成中共上蔡县第一个支部委员会。寇文谟任书记,王伯重任组织委员,张吟塘任宣传委员。王伯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多年夙愿如愿以偿。1932年,党组织迅速扩大,上级党组织派王铎来上蔡指导工作,将上蔡党组织分为三个支部。王伯重因有医术,易于接近上层人士,分工做统战工作,组织工作由王清轩接管。在统战工作中,王伯重接触了杜祥甫、李建中等国民党上蔡县党部和政府中的一些人士,经常与他们谈思想、讲报复、论时势,为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1935年3月,遂平地下党地下交通员刘国振叛变,上蔡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寇文谟、张吟塘、王清轩等13人被捕。王伯重闻讯逃脱,与组织失去联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条件,全国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王伯重才得以返回上蔡县,仍以教书为掩护。1938年10月,彭雪枫率新四军东征抗日路过上蔡,住在共产党员王清轩“云轩”京货店里,王伯重与彭雪枫会面。彭雪枫指示王伯重要广泛联系一切赞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人士,做好国民党上蔡县政府财务委员长李建中统战工作。在王伯重的引荐下,共同抗日,并要求中共派人来上蔡协助组织抗日武装。1939年3月,中共汝南中心县委成立。10月,汝南中心县委派胡亮到上蔡任工委书记,住在王伯重家以教书为掩护主持党的工作,王伯重再任上蔡县工委统战部长,并负责城北区工作。王伯重在上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在群众中组织互助社、贫农借贷所,一方面带领群众据理力争与劣绅地霸展开斗争。一次国民党乡长刘泽远无端敲诈贫农王珠,在王伯重的支持下,王珠诉诸法庭,经过审判,最后获胜。上蔡国民党乡长刘泽远仇视王伯重日甚,暗中派人监视盯梢。12月,当发现胡亮、王伯重组织发动群众时,将其告发。王伯重闻讯首先让胡亮、张修范脱险撤离,结果自己却被敌人逮捕。1941年2月,日寇侵略中原,上蔡沦陷。国民党上蔡县监狱无人看管,王伯重趁机越狱。出狱后,经过与寇文谟商定,寇文谟赴豫皖苏等地寻找上级组织。王伯重去郾城县五沟营镇以行医看病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3年2月,共产党员王同病重,王伯重回上蔡为其医治,被刘泽远发觉,将其告发,国民党天良乡乡长司殿卿即以通“共匪”为由,将王伯重逮捕。1944年5月,日寇再次入侵上蔡县城,国民党县政权逃散,王伯重才得以出狱。6月,国民党地方政府瘫痪,日伪到处横行,王伯重深感远离新四军、八路军组织抗日武装多有不便,与栖身皇协军任团长单秉钧商量以“皇协军”名义组织地方武装,伺机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举行起义投入抗日队伍。
1945年元月初,王伯重与寇文谟、张吟塘等根据抗战斗争形势,商量组织地方抗日游击武装。一边由单秉钧任团长,王伯重任参谋长组织筹建,一边让寇文谟赴淮北与新四军取得联系。5月,寇文谟返回上蔡,复引王伯重、张吟塘到正阳熊寨,找到了新四军五师德淮南支队赖朋支队长,汇报了上蔡游击武装组织情况,并在此地学习了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斗争的经验。王伯重、寇文谟、张吟塘返回上蔡后,发现单秉钧促膝谈心,使其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单秉钧正式任命王伯重为参谋长,寇文谟为随从副官。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仍以“皇协军”名义,扩建武装,待机树旗反正。
1945年5月,中共上蔡县委恢复建立。王伯重任县委组织部长,负责做单团的兵运工作。组织分工以后,王伯重与寇文谟在城北竹园张一带做单团的扩兵工作。5月26日,副团长单汗东叛变,向日伪绥靖军师部告发单团,说单团以王伯重为主谋以单秉钧为领导暗通八路,不服从师部指令,危及地方。伪军师部将单秉钧立即逮捕,就地枪杀(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将王伯重、寇文谟、单秉越在百尺竹园张逮捕送往军部,上蔡县中共党组织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王伯重同志曾先后3次被敌人逮捕入狱。他在狱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坚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斗争策略,与敌人展开周旋。当敌人抓有证据时,他自知可能遇难,就泰然自若,任凭敌人严刑拷打,据不理睬,或者敌人知道什么,就说出什么,其余一概不知,使敌人无奈他何。在敌人没有掌握证据时,就一口咬定“没有参加共产党。纯属李云、刘泽远官报私仇,栽赃陷害”,使敌人一筹莫展。
1948年2月底,经潜入国民党信阳监狱的共产党人贾得政的周旋和全力营救,王伯重得以被保释出狱。王伯重出狱后,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星夜到家,未及天明,便与亲人话别。在郾城县逍遥镇、临颖县等地辗转月余,经地方党组织介绍,于4月找到豫皖苏军区党委。6月,上蔡县基本解放,军区党委派王伯重重回上蔡协助苗九锐书记开展工作。同年10月,根据中共豫皖苏七地委指示,洪河县民主政府在上蔡、商水、郾城、西平四县交界处建立,王伯重调任洪河县民主政府县长。
1949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中共汝南地委批准,洪河县与上蔡县合并,建立上蔡县人民政府,王伯重任上蔡县人民政府县长。他与县委书记张仁同心合力,带领解放了的上蔡人民一方面大力支援前方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另一方面,在后方搞好生产救灾,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1949年6月,中共汝南地委调王伯重任汝、上、遂、西4县治河委员会主任。王伯重领导4县政府和人民,深入实地,具体调查,着眼当前,顾及长远,照顾全面,具体规划,为4县综合策划、治理水患、利用水利做出了特殊贡献。9月,王伯重调任信阳地区农场场长兼经理。一段时间,王伯重蒙冤后,积极依靠组织,得到省政府领导的了解,使冤案得到昭雪。1953年,又调任信阳地区中医诊所工作,任中医诊所主任。在工作中一方面发挥医术之处,为患者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带领全所人员因陋就简,艰苦创业,为信阳中医院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8月,王伯重光荣离休。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王伯重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在非常时期为了斗争需要代理国民党协和乡乡长。抗日战争时期又担任名为“皇协军”单团参谋长等问题,错误地被视为有“重大历史问题”,把已离职退休的王伯重错划为右派分子。1965年,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的王伯重含冤逝世,享年78岁。1979年,党为王伯重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错划右派得到了纠正。
一位共和国的脊梁,在革命战争年代,百折不挠地跟着党走,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的丰碑上会永远有他的身影。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旧闪烁,最亮的那颗星可能就是我心中的王伯重,他虽然走了,他的名字,他的传奇,他的精神被载如史册。他把自己一身的风骨,化作一块基石,牢牢垒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中,用自己毕生的力量,支撑我们安稳的今天,支撑我们伟大的祖国。
敬礼,共和国;敬礼,那些默默献身共和国成长的脊梁。共和国的今天因你们而伟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