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差异无法定义生命的可能丨大象时政+现场说

    点击量:252

 身体的差异无法定义生命的可能丨大象时政+现场说

“正是因为深知不完美的滋味,所以对技术的完美才如此执着”这是表彰大会上最打动我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王涛教授,这句话的分量,在他稳稳站立在发言席时更具象了。一岁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行动不便,王涛的人生可谓开局就进入了“困难模式”。然而,这样的他却手握10多项国家专利,多次为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将研发效率提升30%。这份执着,是逆境开出的花。

今天,来自全省各地像王涛一样的自强模范代表和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接受致敬,包括在全国受到表彰的19个集体和个人。

如果说自强模范们用奋斗点亮了生命的高度,那默默为残疾人托底的助残先进们则是拓展了社会的温度。比如舞钢市八台镇沟李村的黄巧针,她本身就是位肢残人士,在家乡开彩印店,让残疾人有活干,她曾经说过:“我自己腿脚不方便,更懂门槛高半厘米就能困住人的绝望。”这种感同身受给了残疾朋友莫大的鼓励。

助残事业,如何既能传递力量,又能守护尊严?会上,近三分之一员工都是残疾人的焦作杨掌柜食品公司交出答卷:他们改造了生产线,把传送带降低40厘米,质检台配上放大镜和语音播报器,这些细微之处的调整,只为让残疾员工能更舒适、更有尊严地工作。降下来的不仅是设备的高度,更是社会的偏见。

身体的差异,无法定义生命的可能。从今天的表彰大会我看到他们从“被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也感受到河南助残理念的升级——从兜底保障走向能力赋能。平顶山的“九大专项行动”以49条措施为残疾人铺路;濮阳首创“就业季”,一个季度举办29场专场招聘会;鹤壁孵化近千名残疾人主播,在数字经济中找到新舞台。这些实践说明真正的助残不是俯身搀扶,而是拆掉门槛、铺平赛道,让每一位有梦想的人都敢做梦、能发光。(郑凯 赵闻 宋一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象时政

责任编辑 / 苏晓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为残疾人服务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爱心接力丨新闻特写

下一篇: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