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点击量:344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千年前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

《过故洛阳城》一诗中

发出这样的慨叹

千年后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西侧

一座崭新的博物馆巍然立起

经过近两年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

7月16日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外景

该馆聚焦汉魏时期历史文化

荟萃1300余件(套)珍贵文物

全方位展现汉魏洛阳故城

作为当时世界最大都市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的文明盛况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时期

作为都城长达600年之久

汉魏洛阳城体现出的“建中立极”思想

影响后世都城规划达千年之久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瓦当是广泛用于古代屋檐上的建筑构件

自1962年以来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经过六十余年的科学发掘

出土了大量的瓦当材料

不同时代、不同建筑上的瓦当各有区别

这是了解各时期建筑材料

和制作工艺的重要依据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中

已发现东周至北魏各时期的砖

主要用于修砌地下排水设施

及室内外地面的铺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汉魏洛阳城南郊的东汉刑徒墓地

曾发掘清理了五百余座刑徒墓葬

出土了八百余块带有文字的刑徒墓砖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唯一一处东汉刑徒墓地

也是目前发现的秦汉时期刑徒墓地中

面积最大、资料最为丰富的一处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汉魏时期

洛阳城南郊是一个独立的礼制、教育区域

包括太学、明堂、辟雍、灵台、圜丘等

这些礼制建筑形成了古代都城

礼教文明的典型模式

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熹平石经、正始石经、辟雍碑……

均在洛阳留存与发现

历经悠久的岁月洗礼

相关建筑已不复存在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仍旧醒目

使国制典范有迹可循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中

各式各样的陶俑展现出

汉魏时期洛阳社会各阶层的

姿容风貌与服制特点

东汉至北魏时期

边疆民族的迁徙融合也使异域色彩汇流中原

人们的服饰

在传统形制的基础上经历了一系列演变

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动也在此间显现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汉魏洛阳城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的国都

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

从洛阳一路西行

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

不仅联通了东西方文明

更串联起了沿线不同文化的人群

东西方文明开始了频繁的交流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这面昭君出塞铜镜是目前已知

最早记载昭君出塞故事的文物

证明昭君和亲史事在东汉已为人所熟知

镜铭所见七言诗

不仅是目前所知最早以昭君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反映了汉代俗文学的兴盛

而且因其明确的年代及丰富的内容

成为梳理昭君故事在汉唐间形成与演变的关键证据

为古代文学史研究增添了重要史料

铜镜上的铭文两次出现“中国”字样

对研究“中国”概念的演变意义重大

据了解,除文物展陈外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还通过建筑叙事、科技赋能、业态创新等

为观众打造“对话古今”的沉浸体验

一座博物馆

尽览汉魏盛景

让动人的历史细节清晰入目

让悠远的中华文明澎湃入心

国宝画重点|在这里,邂逅汉魏盛景

记者:袁月明、任卓如

设计:聂毅、郑秋华(实习)

统筹:王晶晶、孔唯千

学术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队长刘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苏晓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高温下,城市“电力动脉”如何稳定运行?

下一篇: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行走的医院”托起山区群众的健康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