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40
4月14日,河南省提质增产研究院的小麦高产试验田里,节水系统正在对小麦进行微喷。小麦抽穗期肥水需求量大,该院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为提质增产打下基础。 谷志方 摄
本报讯(记者 刘一洁)近期,我省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加快,给小麦生长带来了不小挑战。4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抗旱浇麦暨“一喷三防”视频调度会议,调度我省抗旱浇麦和小麦“一喷三防”情况,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并安排部署抗旱及麦田后期管理等工作。
当前,我省小麦大部分处于孕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持续干旱将导致小麦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锐减,进而影响夏粮生产安全。全省上下对此高度重视,各地田间地头涌动“抗旱潮”。
鹤壁市积极组织对农田机井进行排查、检修,保障灌溉机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漯河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同气象部门会商,并下发农业气象专报,及时进行农事提醒;南阳市4月11日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
农情调度显示,4月1日以来全省已累计抗旱浇麦3630万亩次,截至4月14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958.2万亩,较4月13日减少5.7万亩,抗旱浇麦工作扎实推进,效果显著。
不过,随着气温逐步升高,一些地区旱情仍在发展。据了解,4月18日全省将有一次降雨过程,但雨量较小,难以解决小麦干旱缺水的根本问题。各地要摒弃靠天等雨的思想,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能早尽早、浇足浇透,满足小麦水分需求。
此外,“当前豫南等地已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正处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省植物保护检疫站站长张国彦提醒,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各地要抓住5—7天小麦赤霉病防治窗口期,选用高效药剂、借助植保机械,坚持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最大程度保障夏粮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夏粮是我省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各地要以超强力度、超常举措,坚决打赢抗旱浇麦这场硬仗,切实实施好后期‘一喷三防’,打牢夏粮丰收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李权麒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