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点击量:488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1965年4月5日

当红旗渠总干渠的第一股清水

涌入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时

无数人热泪盈眶

林县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

“劈开太行山 引来漳河水”的夙愿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主干渠通水典礼在红旗渠分水岭举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世纪60年代

为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

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

绝壁穿石、挖渠千里

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

引入了干涸的林县

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人们举行盛大集会,庆祝红旗渠竣工通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的施工场面(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的施工场面(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十万太行儿女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

削平1250个山头

架设152座渡槽

凿通211个隧洞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人们在红旗渠施工现场凌空除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人们腰系绳索、凌空作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施工时,人们在渠上作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

三千里渠水逶迤绵延

滋润着这片土地

浸润着百姓心田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这是劈山凿洞建成的红旗渠(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从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使旱地变成水稻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水流过村庄,人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跑到几里、甚至几十里外去担水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过去土薄石厚的山头,由于有了红旗渠水的浇灌,建起了一座座果园。这是人们在收摘蜜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5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

铁锤钢钎的交响已然远去

镶嵌在山腰的红旗渠

如同一条墨绿色的绸带

一渠清水蜿蜒流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蜿蜒穿行于太行山的红旗渠总干渠(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2025年3月25日拍摄的红旗渠总干渠。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2025年3月25日拍摄的红旗渠分水闸。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此

寻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红色记忆

薪火相传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游客在红旗渠畔参观(2025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2025年3月18日拍摄的红旗渠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红旗渠青年洞旁

镌刻着“山碑”二字的石壁巍峨耸立

吸引着几乎每一位游客驻足凝望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游客在红旗渠畔参观(2025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红旗渠纪念馆内

一件件展品

一幅幅照片

生动复现着十万太行人战天斗地的岁月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2023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2025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今日的红旗渠

已不单纯是一条浇灌50多万亩土地的水渠

更多的是精神的火种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渠水奔流不息

精神永续传承

时光相册丨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制作:徐嘉懿 张铖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苏晓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王凯与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会谈

下一篇:“迎国赛豫出彩·技能向新行”系列报道之二丨“数字工匠”成长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