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56
民营企业座谈会,已经开过多天,热度依然不减。
为什么?信息量太大了。
这场座谈会,不仅为民营经济定调,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未来。
对于这场时隔6年多,再次召开的重磅会议,不同人有不同的观察角度。
河南,如何从这场会议中捕捉机遇?三大启示值得深挖。
01
这次座谈会,除了会议内容备受关注外,参会企业名单同样深受瞩目。
梳理参会企业名单发现,牧原是唯一的河南参会民企,也是此次参加座谈会的唯二的农业类企业之一。
牧原,这家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与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同时参会,恰似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隐喻——既要仰望星空的科技创新,也要脚踏实地的农业根基。
毕竟,大国竞争不止于科技博弈,粮食安全,同样关乎战略命脉。
人人都羡江浙好,但不是每个省都要成为江浙。
中国这盘大棋中,每个省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江浙等地有他们的优势,河南也有自己的长处。作为全国1/10粮食、1/4小麦的主产区,河南肩负着中原粮仓、国人厨房的特殊使命。这种战略价值,恰是江浙无法替代的比较优势。
在农业现代化领域,河南已培育出世界级产业矩阵:牧原生猪养殖规模全球第一,三全、思念占据速冻食品市场60%份额,蜜雪冰城以2.3万家门店构建全球茶饮网络,双汇发展领跑肉制品加工赛道……
河南这些“隐形冠军”,构筑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使“国人厨房”的产业定位日益清晰。
大国经济需要多元支撑。河南发挥好“粮安天下”的基底作用,与攻克芯片“卡脖子”问题,具有同等战略价值。
这方面,河南很有“食力”,也很有潜力。
02
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中,“杭州六小龙”占了俩:宇树科技、深度求索。
发展高科技产业,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优势很明显。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能培育出自己的“六小龙”吗?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些人对河南的成见,又何尝不是一座大山。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打破了很多人对地域与行业的固有认知:宇树科技在BAT格局已定时,切入四足机器人赛道,如今,已成该领域最知名的公司之一;深度求索仅用18个月,便跻全球身AI领域顶流。这印证了新兴科技企业,完全可能在巨头林立中实现突围。
河南,同样能突破地域局限。
新发展格局下,抓住一个产业、踩中一个风口,就可能对一个省的经济结构,带来重大改变。
当前,河南需要打破三重认知局限:破除“农业省难育科技苗”的刻板印象,改变“必须跟随沿海模式”的路径依赖,扭转“资源禀赋决定论”的思维定式。
正如哪吒逆天改命的隐喻,产业变革往往始于敢为人先的勇气。
从河南的发展来看,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早些年,河南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被人看好,但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从年产不到10万辆,增长到超过70万辆。
当前,河南已涌现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市占率全球前三)、郑州信大捷安(国产密码芯片领军企业)等细分领域领军者。未来,在半导体、网络安全等硬科技赛道,河南企业同样具备突破可能。
河南企业,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不行。
03
参会的这些民营企业,来自不同的领域和地域。如果说要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其中一项一定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他们中,有多个都是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从百年前的“实业救国”,到如今的“科技报国”,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任正非带领的华为,突破了很多卡脖子难题,已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旗帜;王传福带领比亚迪,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做出了重要贡献;梁文锋则是带着DeepSeek,改变了世界人工智能的格局。
在国有所需时,民营企业真的上,并且能够顶得住、打得赢。
正因此,对于“自己人”,从中央到地方,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立场,一以贯之。
就在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前,河南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餐叙。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餐叙,并明确表态:“民营经济好则河南经济好,民营经济强则河南经济强”。
持续优化惠企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这件事,河南不遗余力。
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后,还有一件事,也是接下来河南需要加强的:做好“风投”!
在“杭州六小龙”这六家科技企业中,杭州资本投资、服务覆盖了其中四家企业。
这样的模式和“眼光”,同样值得河南借鉴。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夏继锋梁德宝 米方杰 宋迎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象时政
责任编辑 / 张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