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点击量:230

    甲骨文百人谈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考古学家岳洪彬主编的科普作品《藏在甲骨文里的商文明》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1月10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受访者供图

  岳洪彬说,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透过这些“甲骨日记”,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祖先无与伦比的智慧,还能看到甲骨文里蕴藏的商代文明。

    甲骨文中的秘密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和研究甲骨文?这些古老而神秘的符号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甲骨文堪称商朝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多姿多彩的甲骨文中,有我们祖先的记忆和文化密码,为我们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商王朝。”岳洪彬说。

  通过“甲骨日记”我们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内外服职官制度维持着王朝的统治,华丽的宫殿和宗庙彰显着王朝的兴盛,也能感受到五谷的丰登、作坊的繁忙、街道上的车来车往。

  岳洪彬介绍,商代晚期,种植业和畜牧业已很发达,甲骨文中可见“畜”“牧”二字。植桑养蚕在商朝农业中也很重要,甲骨文中有很多从“丝”的字,出土的青铜器上也发现了丝织物包裹的痕迹,可知当时贵族的衣着已经很华丽。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非常先进。甲骨文的“铸”字,就像手持装有滚烫铜水的容器,将铜水浇注到下方的模范之中。随着商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海贝和玉作为货币进行交易。度量衡已具雏形,殷墟出土有量器和骨尺,甲骨文中也有“称”“量”二字。此外,甲骨文中还有大量关于战争、田猎、祭祀、疾病、天象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文属于文字的“童年时期”,很多人认为甲骨文主要是象形字。其实,汉代《说文解字》总结的六种造字法,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岳洪彬说:“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我们的汉字才能适应记录汉语的需要,几千年来长盛不衰,使用至今。”

  岳洪彬以“年”字为例,分析甲骨文何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年”字,似一个站立的人,背负着一捆禾束,正在奋力搬运着,本义为丰收、收获。在甲骨卜辞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受年”的字样,这是商朝人在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中的“年”字,也是丰收的意思。像这样藏在甲骨文单字、甲骨卜辞中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殷墟甲骨文重大发现参与者刘一曼研究员在《藏在甲骨文里的商文明》序言中认为,这些古老文字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不仅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属于未来的世界。

    从安阳殷墟到宋国故城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岳洪彬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夏商周考古学和三代青铜器。他长期在安阳殷墟从事考古工作,成绩斐然。

  谈及殷墟考古,岳洪彬说,近年来,殷墟保护范围内,学术目的明确的主动发掘成为主旋律,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小屯宫庙区考古发掘搞清了商王宫庙区的池苑、给排水系统和核心岛等重点区域的布局。王陵区发现了东、西两处方形兆域沟和数百座祭祀性遗存,极大地推动了三代时期王陵制度研究。殷墟核心区外围新发现了诸多铸铜遗存出土点和商代遗址,勾画出了以殷墟为核心、周围散布众多遗址点的“大邑商”图景。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大大拓展了殷墟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前景。

  近年来,岳洪彬的工作重点逐渐从殷墟转移到商丘,担任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主要负责商丘宋国故城、睢阳故城和永城王庄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2021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启动了宋国故城考古发掘项目,主要目的是寻找殷商文化之源,却在无意中发现并揭示了商丘“多城相叠”的特殊历史现象。

  宋国故城是历史上两周时期的宋国都城遗址,也是最后一个被考古发掘找到的春秋五霸的诸侯国都城。考古发掘发现,宋国都城遗址上层层叠压着宋国故城、汉代梁园城、隋唐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宋代应天府城、明代归德府城等古城,呈现出“新城叠旧城”的地下奇观。

  “宋国故城历东周,跨两汉、两晋、唐宋,与封微子启于宋、宋襄公称霸、梁孝王平‘七国之乱’、唐代‘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南宋高宗‘应天府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宋国故城的考古发掘,为寻宋探商,解决这一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问题提供了契机。”岳洪彬说。

    甲骨文成春节文创“新宠”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

  乙巳蛇年,要说什么元素最火,甲骨文一定有一席之地。

  自央视春晚的主标识“巳”发布后,“冷门绝学”甲骨文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来自3000多年前的古老文字与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竟是如此契合。

    用甲骨文写的春联,你认识吗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

  随着“甲骨热”的兴起,用甲骨文写成的春联,竟成为郑州市民竞相追捧的“宠儿”。

  1月9日上午,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楼大厅内,郑州市文联的书法家们正在为市民现场写春联,到处都弥漫着喜气洋洋的新年氛围。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郑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海清(左)现场展示甲骨文春联。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供图

  在众多春联作品中,郑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海清的甲骨文春联格外惹眼,桌旁迅速围满了“吃瓜群众”:“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贴在家门口回头率肯定高!”

  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在3800字左右,而甲骨文自发现至今,只释读出1400多字。如此少量的字库,是否能支撑起春联的需求?

  刘海清介绍,春联与对联有所不同,对对仗工整没有太高的要求,寓意美好即可。如果上联写“辞旧岁”,按照常理下联就应当接“迎新春”。但甲骨文没有“迎”字,甲骨文中的“逆”字在卜辞中可用作“迎接”“不顺”,也可以当作“迎”来写,但寓意就没那么好,建议下联写成“接新春”。

  在现场,甲骨文春联也引起了一群小朋友的好奇。对于这些有趣的“符号”,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这个字你认识吗?我觉得像一个人。”“不对,我觉得它像一棵树。”

  领队老师张利利告诉记者,在平时幼儿园教学中,他们会引导孩子们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虽然还不认识字,但是孩子们已经能将现代汉字和甲骨文通过对比区分开来。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三层展厅,展出了1953年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一件刻有三行文字的牛肋骨,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商代文字遗存。其中“乇”字的补识,为激烈争论30余年的“郑亳说”提供了关键的文物支撑。它的发现,也为殷墟时期成熟的文字系统找到了源头,让汉字的起源愈发清晰。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表示,郑州商城遗址与甲骨文也颇有渊源,为市民现场书写甲骨文等多种书法形式的春联,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与兴趣。

    弘扬传承甲骨文有了“新载体”

  形态各异的冰箱贴成为今年最火的文创产品。倘若再加上当下最火的甲骨文元素呢?

  春节将近,安阳殷墟博物馆用甲骨文书写的春联和甲骨文春联冰箱贴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文创产品。文创设计师郭嘉欣告诉记者,将甲骨文与“大吉大利”“家家好”“年年安”“福”等吉祥语相结合,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寓意着对新年好运的祈愿。“大吉大利甲骨文春联冰箱贴”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装饰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吉祥的寓意,还能为家庭增添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在甲骨文春联“平安喜乐”周边纹饰上,特别加入了青铜器上的蟠螭纹。“这一具有殷墟特色的甲骨文春联,传递出3000年来的福气与吉祥,让平安喜乐祥绕蛇年一整年。”郭嘉欣说。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受访者供图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新年文创“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也频频被网友“种草”。这款蛇年春联冰箱贴,上联是“有蛇有得”,下联是“无疾无”,横批“长安宁”,门蕊为“吉”。武丁卜辞说:“唯王亥雨。”大意是,先祖王亥作祟不下雨吧?因此“”也引申为从中作祟、阻止。

  中国文字博物馆字苑中心总经理张一帆表示,春联和甲骨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冰箱贴则承载着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统与时尚的有机结合,是“甲骨文蛇年春联冰箱贴”的创意来源。

  “虽然冰箱贴是小商品,但我们注意到它还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冰箱贴当伴手礼。冰箱贴能让甲骨文走进千家万户,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呢?”张一帆说。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甲骨文“册”字为象形字,竖笔代表竹(木)简,竹(木)简数量不一,少则三四条,多则五六条;中部的曲笔表示把竹(木)简贯连起来的绳子或皮条。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册” (cè) is a pictograph. Its vertical stroke represents bamboo (or wooden) slips,with the number of slips varying from three or four to five or six. Its curved stroke in the middle symbolizes the rope or leather strip used to bind the bamboo (or wooden) slips together.

  (文字翻译 童林 张蕊)

    文物小档案

    祖辛卣(yǒu)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插图/王伟宾

  商代晚期青铜器,1965年出土于辉县褚邱。祖辛卣分盖、身两部分,整体平面呈椭圆形。器体纹饰可分为盖钮、盖顶、盖折边、颈部、上腹、中下腹、圈足和提梁等八部分。

    漫画甲骨

    商人也用毛笔?

了不起的甲骨文 | 读“甲骨日记” 探商代文明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 李权麒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豫论场|春运大幕开启,新变化蕴含新期待

下一篇:一键买全球的秘密(项目为王·我在超级现场) ——探访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海淘仓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