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点击量:906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3800年前

在华夏大地的腹地

有一片古老的土地

历经时空的斗转星移

见证了夏、商王朝的辉煌

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二里头文化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

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邑遗址之一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1959年

由71岁高龄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带队

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

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

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二里头遗址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遗址内

宫殿、居民区、作坊、墓葬等遗迹星罗棋布

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展示着夏王朝的繁华与变迁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络

最早的双轮车辙

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

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最早的绿松石器加工作坊

最早的青铜礼器群

最早的青铜兵器

......

60多年来,数代考古人孜孜不倦

用一项项考古成果向世人展示着

二里头遗址的价值和意义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

遗址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也得以重见天日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

2017年6月11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两年后

这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正式开馆

成为了展示夏代历史、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窗口

为这座古老遗址增添了新的光彩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石器、陶器、玉器、铜器……

一件件在这片土地上出土的文物

如今也在更大的舞台光束中

低语描述着过去的岁月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作为“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上明确指出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文脉华章 | 穿越千年 探寻“最早的中国”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

二里头遗址在更加科学、规范的保护下

继续为我们讲述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而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明

也将得到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出品人:王仁海

总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策划:李金锋 夏继锋 时舜英 程文杰

监制: 刘金星

统 筹:关新耀 杜青林刘大彬 谢昰炜

韩静雯 栗鑫 牛雯 田颖 葛松松

出品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

鸣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博物院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贾湖遗址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象新闻

责任编辑 / 苏晓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习言道|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下一篇:纪言: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