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658
□本报记者贺新
安阳殷墟在“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位列第一,随后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殷墟这一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服务当代社会?唐际根认为,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保护与展示的内容与对象;二是保护与展示的策略。
“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叠加,选准“优质IP”
殷墟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其保护与展示内容除了要满足世界遗产的要求,必须同时考虑殷墟遗址的“中国意义”。
什么是中国意义?唐际根教授举例说明。
殷墟是“王国阶段”中国历史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史前初级社会—古国—王国—帝国四大阶段。殷墟作为商朝都邑,浓缩了王国社会的几乎所有特征,是“王国阶段”中国的典型代表。
殷墟处在中国社会“族本结构”的构建时期:殷墟的墓地制度以及青铜器上的“族徽”是“族本结构”的最好证明。“族本结构”在西周时期升级为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
商代是构建中国式秩序的关键阶段,殷墟记录了这一阶段:藏礼于器,以维系社会等级;杀牲娱神,以宣示天命所在。以礼维系社会秩序的理念经西周初期弃其糟粕(剔除杀人陋俗),成为中国统治者的持续追求。
殷墟是现代中国书写习惯、书法体系,以及文献保存的源头:甲骨文不仅仅是众人皆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更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文献,同时也是汉字艺术的源头。
以文字、数算、艺术以及技能为核心的教育传统形成于殷墟时期:商朝人建立了以文字教育、数算、艺术、和实用技能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汉代流行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已在商代萌芽。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鼓、磬、铙、埙,以及甲骨文中的“奏庸”“学商”,是3000年前的音乐丰碑。发掘品中的商代车马、青铜箭头,以及甲骨文中的“射”“侯”“射庠”诸字,记录了商朝人对技能的向往。10把一捆的青铜矛、10具一排的人头骨,足证商朝人已将“十进制”烂熟于胸。甲骨文“教”“学”两字中的“爻”部构形,确证商代已经有了数学教育。有殷墟的数学成就,才有汉代勾股定理和北魏不定方程的水到渠成。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中国考古学的起步,离不开仰韶、周口店、西阴村、殷墟四个遗址的发掘,而殷墟是发掘时间最长、与中国传统结合度最高的遗址。现代西方田野学通过甲骨文与金石学结合,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倘若将“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叠加,不难发现殷墟保护和展示的内容几乎是全方位的。而保护内容的全方位要求,决定了保护与展示对象应该是殷墟遗址整体。
然而,“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在殷墟不同遗迹中“赋值”并不相同,合理保护、展示殷墟需要有效的策略。在不可能百分百复原“大邑商”的前提下,寻找优质IP进行展示,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坚持公园方向,保护遗址整体,重在都邑布局
基于展示内容与遗址价值相协调的原则,殷墟展示应该首选具有“世界价值”和“中国意义”的内容。由于价值镶嵌于整个遗址,因而首先要重视和展示殷墟整体,而不是陈列于室内的可移动文物。
殷墟遗址的范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有过几次调整。1930年代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开展考古工作期间,将以小屯、侯家庄为中心的洹河两岸纳入了殷墟遗址。1961年,文化部文化管理局将殷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殷墟的范围先确定为24平方千米,随后有部分学者的论文中扩大为30平方千米。1999年殷墟东北部增加了4.7平方千米的洹北商城,加上原殷墟范围与洹北商城的夹角,殷墟面积扩大到36平方千米;近年,随着殷墟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殷墟范围迎来新的调整期。无论如何调整,殷墟都必须整体保护与展示。
如何才能在整个遗址中有效展示“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呢?唐际根教授认为,考古遗址公园仍然是最佳选项。
将考古遗址的价值“镶嵌”在公园中,被证明行之有效。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12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以公园整合考古遗址文化价值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公众喜爱。“公园”二字,已被证明是考古遗址的有效展示利用方向。
唐际根教授说,就殷墟而言,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遗址优先,并以公园作为主要展示手段的理念。理想的殷墟展示应该将殷墟的价值“嵌入”到遗址整体布局中,让故事在遗址展开,价值与内涵在不同的遗迹呈现。在这样的公园,人们可以顺着3000年前的道路走进商王朝的宫殿、邑聚;参观当年的手工业作坊,观察当年的社会组织、国家制度、文字表达;了解到商朝贵族住着四合院。在文章中,唐际根教授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恍惚间,商王朝从地下苏醒。武丁和妇好并肩而行,贞人在占卜,士兵在操练,祭祀如期举行。宫殿区外,两纵三横的道路上马车奔驰。密集的邑聚间,行人你来我往。不远处,西北流向东南的人工水渠南岸,铸铜作坊火花飞溅。”
倘若殷墟遗址公园能如此打造,游人能进入其中,殷墟的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岂非就在眼前?
促进展馆陈列与遗址展示的协调发展
唐际根教授说,强调遗址展示优先,并非反对展馆陈列。展馆的优势是能在短期内集中来自不同地方的文物,并以灵活的形式实现展览主题的多样化表达,让人们足不出城便能欣赏来自各地的文化遗产,并且保证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遗址公园的优势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空间位置的原真性(遗迹在原位展出)、二是展览主题的专属性(与特定遗址相关)、三是展品的双重性(既有可移动文物,也有不可移动文物)、四是内容具备固有结构(同一遗址内,房址、作坊、道路等遗迹的空间位置与功能都是被古人严格定义的,考古发掘出的可移动文物,也都通过出土层位与遗迹相关联)。
在公共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遗址展示与展馆陈列优势互补,才能更有效利用资源。二者相结合,方能讲出完整的殷墟故事。当前的殷墟利用采用“遗迹展示+展馆展示”,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早在1980年代后期,遗址展示已经起步,然而,2024年新的殷墟博物馆开馆之后,可移动文物的展示升级,但遗迹展示已显陈旧。无论是遗址展示的内容、对象,还是展示形式都有待进一步优化。
妇好,是殷墟百年考古奉献的优质载体
现代人对殷墟有兴趣,根本原因根植于古代与今天的关联。所以殷墟的展示与利用,必须打开格局,让关联成为重要准则。
古今关联,汉字为先。汉字是最为优质的IP。今天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无论字形、结构、书写,均与甲骨文相关。
空间关联,南北优先。3000年前存在于黄河流域的商王朝,其影响力跨过长江,实现了南北融合。三星堆的尊与罍,吴城文化的鼎与钺,都是商文化影响所及并在晚商时期与殷墟并存的文明。
唐际根教授认为,殷墟是地球上的一个“固定地点”,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亲临现场,即使到了殷墟,也难以将整个遗址看得周全。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让殷墟的世界意义与中国意义活跃于网络之上。优选网络IP便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目前的资料基础上,妇好是最能体现殷墟“世界价值”与“中国意义”的IP。
妇好是商朝王后,是已经被甲骨文证实的历史人物。1976年,妇好墓被发掘出来。具有特殊身份的妇好,是商王朝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妇好的生前事迹被甲骨卜辞大量记载。这就决定了只要宣传妇好,必然涉及甲骨文。甲骨文可以随着人物IP向大众传播;妇好的经历是王国阶段中国的真实历史;妇好的一众生前“朋友”(亚其、亚弜、亚启等)既见于甲骨文,也见于她随葬的青铜器;妇好同时代的建筑已经发掘出来,商代贵族住四合院本是事实;甲骨文中的卜辞,不乏涉及商代天文知识的例子;妇好墓随葬的青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则将商朝人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囊括在内;当年的妇好,身穿丝绸的对襟衣裳,玛瑙饰项,胸前披着华丽的玉组佩饰,几乎是“有女同车佩玉将将”生活再现。妇好喜欢化妆、喜欢收藏,自带现代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作为国王配偶,妇好的出场直接说明商朝是“王国”社会。“司母辛”方鼎,记录对祖先的崇拜和对家庭血缘的重视。墓葬中210件青铜容器体现了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商代科技水平;重达9千克一把的青铜大钺见证王权的同时,更与甲骨记录相互印证,记录了商朝的军事存在和东征西讨。精致玉人,条纹铜镜、500骨簪,将3000年前商人的生活方式“快递”到现在:她头插多枚发笄,穿着对襟小袖、以流云纹为图案的白色丝绸礼服,跪立之间,灵动飘逸。同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和后石家河文化玉器,是商时期真正的“古董”,显示妇好收藏雅好的同时也将其升格为历史爱好者。
妇好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到今天所“认识”的最早的真实人物,是殷墟考古遗产中最有价值的特殊载体。妇好“出场”,关联着大量她所在时代的文明信息。
当前技术条件下有关殷墟的最佳活化利用,应该是通过数字技术使妇好“复活”,让这位智慧少妇会说话,能聊天,熟悉“天邑商”,记得自己的朋友圈,还能回忆当年秉钺出征的点点滴滴……等到子夜来临,漫步殷墟,偶遇妇好,人们能听她娓娓讲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美丽传说。
唐教授指出,优选妇好,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真正实现“文明互鉴”。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卡什提里亚什四世、尼罗河流域的拉美西斯二世和拉菲尔蒂蒂、中国的妇好是与平行空间中的西亚文明、北美文明对话的最佳人选。
网络共享,突出殷墟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各考古遗址中,殷墟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殷墟与中国考古学的特殊关系;再如大量殷墟文物流失海外的客观现实。因此,将中国考古学史纳入殷墟展示利用是必修课。
据初步统计,殷墟流失海外的文物,总量达数万件。这些散落在海外的文物是中国之痛,同时以特殊的方式将商文明的影响带到了国外。
利用好流散海外的殷墟文物,最佳的方式是早日实现线上共享。让网络为我们打开想象的空间:当黄河流域的商朝人使用一种被称为甲骨文的文字问候祖灵的时候,西亚的两河流域由加喜特王朝人主宰。加喜特人使用楔形文字管理账目,并相互间订立契约。而此时的北非,尼罗河下游的新王朝时期。新王朝的法老正在用圣书体撰写书信。同一时期,南亚的古印度处在早期吠陀时代,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雅利安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文字——梵文。遥远的中美洲,情况有点糟糕,直到公元前1200年前后,澳尔梅克人才控制中美大地,他们种植玉米,开始使用玛雅文字,但尚未形成真正的文献。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发掘持续时间最长,探索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时间最长的遗址。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把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唐际根教授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 苏晓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