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文物探源丨探寻文明起源 赓续历史文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活动综述

    点击量:808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文物探源丨探寻文明起源 赓续历史文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活动综述

5月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来到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的探方现场。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东宝 摄

□本报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到新砦遗址寻找打开“早夏之门”的钥匙,到二里头遗址解码“最早的中国”,到庙底沟博物馆探索中国最早的文明,到双槐树遗址感受恢宏的“河洛古国”……

河南,大河之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这里起步。从符号到文字,从祖规到礼制,聚落壮大成为王朝都邑,点亮了中华民族走向早期国家的文明之光。

5月13日至17日,由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深入考古遗址、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集中采访、交流互动等方式,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考古重要文物的丰富内涵,全景式感受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脉动。

大遗址保护,促进文脉传承

乘坐观光车游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你会发现除了有远道而来的游客,偶尔还有扛着锄具穿行而过的村民,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画卷。“中国考古圣地,华夏文明源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如此评价仰韶村遗址。1921年,考古学家安特生及袁复礼等人,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拉开了中国田野考古的大幕。

目前,渑池县正加快推动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建设,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持续打造仰韶文化名片,促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第四次发掘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发掘考古工作的进步和高水平发展,全面丰富了对仰韶村大遗址的认识,当然这也离不开仰韶村村民对遗址保护工作的代代相承。”考古工作人员王永峰说。

河南的古代聚落、都城遗址、帝王陵寝等大遗址分布密度令世人瞩目,数量总和居全国首位,具有集中整体连片、时代连续、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古今城市重叠、深埋地下等特点。

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夏朝的都城。通过60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二里头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群等诸多“中国之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认为,二里头文化开启了夏商周青铜礼乐、王朝文明的序幕,为高度发达、繁荣的商周文明奠定了基础,与商周文明一道,构成早期华夏文明发展的主流,并对周边文化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目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5月16日,记者走进古马道遗址博物馆,“亭台楼阁、勾栏瓦肆,转眼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紧接着滔天洪水如猛兽扑面而来……”3D动画《古马道》用光与影的奇幻组合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古马道遗址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在充分保护现有三层马道的基础上,结合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打造沉浸式实景数字沙盘,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裸眼3D效果,让游客站在遗址之上,直观感受遗址全貌并了解其“前世今生”。

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了观众和文物的距离,让文物“开口说话”。《开封府题名记》碑是目前我国发现时间较早、规格最高、记载人名最多的地方官员题名记碑,但历经千年沧桑,上面很多字靠肉眼已很难分辨。如今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只需要一块数字屏,就能看到3D、拓片、全景等多种状态下的《开封府题名记》碑。

“在展厅,您会与数字化高科技相遇——如在第二展厅的珍宝陈列柜前,对应墙上的屏幕上会呈现相应文物,用手轻触屏幕,相关介绍就出现在屏幕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数字信息部工作人员张东峰向记者展示了一堵神奇的数字墙,该墙由6块透明屏组成,展示了600件文物,拖动文物图标就能查看文物的3D模型和基本信息。

“建馆前期的数字化主要以投影和屏幕为主,经过两年的数字化提升,现已引入热力导览、数字化利用保护等项目,既不破坏原有的展览,还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张东峰说,目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已走在全省前沿,多样的数字化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夏朝先民的生活、领略最早王朝国家的气度。

文旅融合,焕发文明光彩

走进开封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众多中小学生研学队伍,他们在这里探秘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领略大晟编钟背后的音律之美,回味古人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唱着宋词游开封的场景……依托开封历史文化特色和馆藏文物资源,开封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社教活动。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研学课程开发方面,开封博物馆充分结合其优质场景设计及文化实物展,多维度展示八朝古都的技艺、审美、文化与生活,让学生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痕迹、留得住文明根脉。

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厚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博物馆+旅游”“文创+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探秘之旅、考古体验、钻木取火、植物锤染、陶器工坊等研学课程打开了青少年观察大河村先民远古生活的一扇窗。去年,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获得了“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称号,其文创产品“大河村一家人手办”成功入选《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3—2024年度推荐产品名录》,衍生系列文创如“大河村一家人”微信表情包憨态可掬,演绎了仰韶时期大河村部落多姿多彩的生活,生动宣传了大河村遗址的文化内涵。

“下一步,随着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持续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与大河村遗址保护与郑州黄河文化带发展建设相结合。”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未来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集学习、参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文化空间,持续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李权麒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全力拼经济 二季度正攻坚

下一篇:时政微观察丨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习主席深刻阐释亚太之“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