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变“长红” 出圈更出彩 ——河南开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点击量:654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 本报通讯员 左起超

“爆红”变“长红” 出圈更出彩 ——河南开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爆红”变“长红” 出圈更出彩 ——河南开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开封清明上河园姜菡摄/光明图片

“爆红”变“长红” 出圈更出彩 ——河南开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小学生在开封景区体验拓印。袁洋摄/光明图片

“爆红”变“长红” 出圈更出彩 ——河南开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开封非遗市集现场。姜菡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精湛的演技、壮观的场面、酷炫的特效……让人仿佛穿越回金戈铁马的宋代,置身于热血沸腾的战场,身临其境地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今年“五一”期间,记者走进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大型夜间实景演出《岳飞·郾城大捷》举行首演,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安徽的游客张皓在观看后说,“场景很震撼,加上高科技声光电特效,体验感很好”。

“五一”假期,开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70.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8亿元,进入全国热门三、四线目的地前十,旅游订单平均增长11%,其中博物馆门票订单总量位居全国前五;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重点景区人气爆棚,每天接待游客都在6万人以上,游客的口碑和满意度持续攀升。开封正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用好资源,文化遗产深度融入旅游

作为八朝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开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2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68项;有众多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60个,市级270个;拥有A级以上景区24家,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开封围绕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先后出台《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开封市城墙保护条例》等多部法规,全力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目前,开封已建成14.4公里环城墙文化带和28.6公里水系文化带,改造和修复了书店街、复兴坊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正在建设的北宋顺天门遗址、州桥及汴河遗址、黄河悬河等展示馆,与傲立千年的铁塔、繁塔交相呼应,一起勾画出“一城宋韵·东京梦华”的盛世图景。

“五一”期间,记者来到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发现来此研学的团队络绎不绝,讲解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盲盒探挖、瓷器修复、古币拓片……精彩有趣的研学课程,让大家沉浸其中。在示范基地的展馆里,以州桥遗址出土的石雕壁画“海马瑞兽图案”为灵感创作的一系列时尚感满满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观赏。

移步州桥遗址考古探方前,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立于州桥之上,唐宋至明清大运河变迁过程清晰可见,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不同时期遗迹遗存实证开封‘城摞城’奇观,见证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在开封博物馆,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进馆参观学习,亲子观展研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我们推出‘馆长讲解日’‘寻找开博镇馆之宝’等亲子研学实践活动,让高冷的文物‘活’起来,亲近孩子们的心灵。”开封博物馆副馆长郑海涛说。

除博物馆研学热,“非遗”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选项。在位于朱仙镇启封故园的木版年画馆里,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介绍,“这种年画被称为‘年画鼻祖’,使用着从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法制作技艺,既有黄河文化的底蕴,又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游客来此体验,非常愿意自己动手拓印一张年画带走”。

5月1日至3日,开封非遗市集“五一”假期专场在开元广场连续举办。3日下午3点多钟,非遗市集现场,众多摊位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穿梭其中,近距离欣赏二夹弦、豫剧祥符调等非遗展演,直观地体验汴绣、葫芦画、吹糖人等非遗技艺,品尝开封灌汤包、桶子鸡等特色美食,体验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效,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深度领略非遗技艺的精妙和传承,在游逛中深切感受非遗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推广宋室风筝,我的孩子设计了这一套十二生肖卡通形象图案的风筝,还有这样黑白的,可以让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填色体验,更好地认识传统手工艺。”非遗市集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宋室风筝第六代传承人宋长虹说,“开封把非遗做成市集展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的魅力。作为非遗人,我很自豪。”

“活动多维度展示了开封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发展成果,让开封非遗更接地气地融入百姓生活,让更多人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体验传统技艺中的文化之美,助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郭娟说。

擦亮品牌,传统节会释放文化魅力

近年来,开封充分发挥节会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已举办16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已举办41届。“四月清明”“十月菊香”等叫响全国,唤醒人们的传统文化记忆。

开封有着悠久的清明文化传统。一幅《清明上河图》尽显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2009年以来,开封每年举办清明文化节。今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城区踏春大巡游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大景区精彩纷呈的演艺节目,清明颁新火、宋式拔河、清明节风筝制作体验、“宋人词话”主题研学、传统特色美食评选等,给广大游客和市民带来沉浸式的美好享受。

“活动非常有互动性、参与感,穿着传统服饰,进行大巡游,非常热闹,展现了我们古都千年的文化积淀,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提起清明文化节,开封市鼓楼区居民赵青竹自豪地说。

清明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开封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据悉,开封居全国清明节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第四位,清明假期开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6.3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6亿元。

菊花是开封的市花,彰显着开封的历史、文化、气质和精神。开封养菊赏菊历史悠久,菊花文化源远流长。“唐代,菊花已在开封广泛种植和观赏。北宋时期,开封开启了举办菊花花会的先河,总结出养菊技术的成套经验。”开封市菊花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发说。

中国翰园中那座被菊花扮靓的“花桥”一度走红网络,桥面蜿蜒曲折,桥两侧石栏上簇拥着一盆盆盛开的菊花,水雾缭绕,恍如仙境,吸引着众多赏菊人。该景区工作人员王玥介绍,该景点意在打造“人在花中游”的效果,结合景区内景观,再现宋代词人李清照词作《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的场景。

菊花文化节培育发展了菊花产业,菊花酒、菊花茶、菊花宴、菊花瓷……让开封菊花从单一观赏向食用、药用、饮用、酿用、文创产品等领域延伸拓展。

“菊花瓷是将菊花元素与北宋官瓷有机结合,经过捏塑、施釉、烧制等制作流程,创造出的具有开封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朱芳魁介绍。

除在秋天赏菊外,每年春季,开封的花朝节也别有一番文化趣味。在龙亭公园,身着古装的花仙子们在“花神”的带领下,举行花朝节祭祀仪式,淡淡花香,簪花赏红。

“花朝节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于暖风春日里祈福、舞蹈、歌唱、踏青、赏红。各色的传统衣衫与繁花绿树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踏青图,人们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浪漫和美好。”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彭恒礼说。

优化环境,倾力打造温馨宜游之城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座古城想要由“爆红”变“长红”,仅拥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尚不足以支撑,还需要配套的服务保障、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在提升文旅品质上持续发力。

多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造“文旅强市”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树立“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市民即游客、游客即市民”理念,加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坚持问题导向,把文旅品质提升与城市建设提质、文明创建结合起来,以文旅促城建、促文明,通过健全文旅融合发展“十个一”工作机制、探索“五个全域”实践路径,进一步完善文旅消费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2023年6月开始,针对文旅市场“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封市对应成立6个工作专班,高位驱动,扎实推进文旅市场品质提升“六项行动”,完善整体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我这几天在开封一直都是选择公交出行,真的很方便。我来之前就知道开封的美食专线,这几天坐着公交车打卡了好多好吃的,官方认证的确实靠谱!”5月3日上午,来自山东的游客陈丽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统筹指导下,开封市文明办、文广旅局、商务局、公安局、城管局等紧密协作,纷纷推出相关服务保障措施,包括增加志愿者服务,持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水平,开展传统特色早餐品质提升行动,着力稳控住宿餐饮价格,开通景区旅游巴士专线、美食专线,增设临时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发布开封传统特色早餐“必吃榜”、开封老字号体验购物地图等。当前,开封正以“绣花功夫”精织古都文旅提质“新画卷”。

开封城墙及周边历经10余年保护改造提升,目前基本实现墙体贯通、绿道贯通、环路贯通、人防贯通、水系贯通“五贯通”,环城墙景观带成为市民游客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的“文化带”和“民生带”。

西门郑羊双肠鲜汤店店主郑长春拾金不昧,将巨额现金如数归还外地游客;开封网约车司机给外地游客送还不小心丢失的包……诸多让人暖心的故事,在开封一幕幕上演,古道热肠、厚道真诚的开封人,让外地游客深感温暖。

开封文化旅游红火的背后,是开封持续多年对“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的一系列实践,是持续优化环境、提升品质之后的厚积薄发,是开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拓展、突破和创新的必然结果。开封除了有吸引眼球的“引爆点”,也具备接住“泼天富贵”的硬实力,更有对游客的尊重与呵护。

“目前,市容和绿化更加美观,交通秩序更加规范,游乐项目更加丰富,住宿和餐饮环境也得到优化升级。”开封市副市长肖文兴说,“开封将继续补短板、强内功、提品质,在全市形成好客宠客、宾至如归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王胜昔丁艳本报通讯员左起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听,这是兰考的“新”声

下一篇:时政微观察丨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习主席深刻阐释亚太之“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