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711
实验室的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并非天然高效对接,使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河南的创新体系布局是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提质的同频共振呢?咱们一起去龙门实验室一探究竟。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大家快看!这是龙门实验室联合农机生产企业共同研发的第二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今天刚刚下线,咱们赶紧去遛一遛。
挖土、筛选、分离、装箱,在民权县的油莎豆种植基地里,收获机一气呵成、大展身手。油莎豆原产于非洲,亩产油量是大豆的4到5倍,可谓名副其实的“油罐子”。但把“油罐子”变成“钱袋子”,可没那么容易。
龙门实验室成套装备科创中心工程师 赵越云:它跟花生有点相似,但是花生跟豆秧子是结合得比较紧密,但是油莎豆结合得还比较松,稍微一碰就掉了,薅油莎豆的时候很容易豆就落到土里面了,不容易收获。
洛阳福格森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华广田:我们整个做了有两年多,当时有打滑的问题、有延迟的问题,在这一块我们没有想出一个方案。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出题、实验室来答题。这里就是龙门实验室成立初期专门组建的成套装备科创中心,为的就是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对农机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
龙门实验室副主任 马明星:基于企业的需求,基于产业的共性的需求,然后我们挖掘课题、凝练项目,基于这些项目,我们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再招引一批全职团队,形成若干个细分领域的产业研究院。油莎豆的自动收获机也是我们实验室专门定向支持的一个项目。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在多方的努力下,大家看,在2023年的3月,第一代油莎豆的联合收获机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张新友:农业机械应该说有很大的进步,收获效率有了提高,但是与我们理想的状态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收获效率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哪里不行咱就改哪里,来,大家看这就是智能成套农机装备的科研团队。龙门实验室引进了以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高端团队,联合企业共同对第一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在实际生产应用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逐一改进。在一年后的今天,全面升级的第二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闪亮登场。
龙门实验室成套装备科创中心工程师 赵越云:相比第一代的时候,我们传动做了一些优化,然后出土分离效果就是枝蔓秧子跟油莎豆分离效果变得更好了。第二代我们发动机做了一个优化升级,以后就更节油更高效。
洛阳福格森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华广田:去年的时候我们还是两驱的,今年都变成一个四驱的,就挖土的能力、效率更高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因为油莎豆都埋得很深。
埋到差不多有30公分左右,所以整个它把土要过滤一遍,如果说你没有四驱的话,你驱动力是不够的,光打滑而且效率是上不来。去年我们那个车的话大概一天都是20亩地那样,今年改成四驱之后我们想达到40亩。下来我们还要开发牵引式的油莎豆收获机,还有适合丘陵山区的玉米收获机和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我们跟龙门实验室要一块把整个农机的产业链给它拉长,做强做大。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针对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4个环节,农民实验室正在打造农机军团,除草机器人、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搭载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无人机等等,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20多项,研发了智能农机装备7种。
龙门实验室成套装备科创中心研究员 王海渊:打造智慧农业的一个示范性的基地,将星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技术融合到咱们的多种的智能农机装备中,初步规划是在今年年底就建好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智能农机只是龙门实验室创新的一个缩影,龙门实验室也只是河南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个生态,政府、企业、人才等等要唱好“协奏曲”, 产、学、研、用要奏响“大合唱”。创新更不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落到应用上,真真正正飞入百姓家。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象时政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