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点击量:381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开封州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历史舞台的中心,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我省考古项目中秦汉以来的考古发现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达到16项,涉及都城制度、帝王陵寝制度、丧葬制度、乡村聚落形态、手工业考古等多个方面。

驼铃西来扬帆东海

“十月驱车汉函谷,冷云高处望中条。”北宋诗人晁补之的诗句描绘了汉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汉函谷关的交通盛况,是中原地区交通区位优势的一个缩影。

新安汉函谷关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一处内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函谷关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同时,它又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兴盛。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考古工作者在距离汉函谷关不远的黄河岸边发现了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该遗址与黄河漕运和函谷关防御体系有关,应是一处具有仓储转运和军事守备双重功能的仓库,入选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为了大运河申遗,河南考古工作者对洛阳回洛仓遗址、浚县黎阳仓遗址、郑州汴河故道惠济桥段等重要节点遗址进行了发掘,成果丰硕。洛阳回洛仓遗址和浚县黎阳仓遗址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座粮仓代表着隋代不同类型的大型国家粮仓,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水平。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开封的州桥,是位于唐宋大运河汴河段与古代开封城南北中轴线交汇处的一座重要桥梁建筑。经过几年的发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陶瓷等手工业的发展,中国陶瓷乘船出海,影响世界。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可谓惊世发现,出土遗物极为丰富,绝大多数为汝官窑瓷器。禹州神垕钧窑遗址的发掘表明,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3个时期,大体覆盖了钧窑发生、发展、繁荣的过程。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钧窑遗址分别入选2000年度、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说,河南陶瓷业对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唐三彩和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中,汝窑、钧窑和北宋官窑均在今河南境内。汝窑对于其后的浙江南宋越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以及高丽青瓷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建中立极陌上农桑

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制度是中国都城制度史上重要的环节,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汉魏洛阳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重要王朝的都城。始建于曹魏时期的太极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其创建的宫室制度及都城格局,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代都城布局一千多年。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入选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东都城。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为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

入选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是目前我国古城中首次发现的宋代园林,其保存情况之好、保存面积之大前所未见,其营建制度与宋《营造法式》所载大致吻合,是典型的宋代官府建筑,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衙署建筑风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内黄三杨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性质明确的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农业聚落遗址,再现了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农村社会形态、农民生活场景,代表了汉代最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建筑结构布局、农业生产水平。这是一处价值巨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独具特色的聚落遗址,由于被黄河淤沙掩埋而保存完整,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而都城是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和物化载体。中国古代建都主要是以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开封”为轴心分布。《吕氏春秋》说“陵墓若都邑”,因此帝王陵墓是都城的缩影,由此构成了中国的都城与帝陵的二元文化。我们应该从都城和陵墓两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物化载体。

帝王陵寝视死如生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入选的两个项目核心要素都是墓葬,墓葬是考古中的重要门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永城芒砀山汉梁王墓群是梁孝王刘武、王后及其后代历任梁王、王后的家族墓地,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大中型西汉墓21座、陵园遗址2处、陪葬坑6处、寝园遗址1处。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葬大型墓均是“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墓室规模巨大,在全国同类墓中绝无仅有。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分别入选1991年度、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汉12座帝陵,除汉献帝禅陵在焦作修武外,其他11座帝陵都在洛阳附近。位于洛阳的东汉帝陵分为南北两个兆域,陵寝制度较西汉有了较大的变革。西晋和北魏的帝陵也分布在洛阳北部的邙山上。近年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并对个别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洛阳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分别入选2007年度、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魏之际,社会动荡,陵寝制度也在发生剧烈变化,从厚葬转为薄葬。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与发掘,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曹操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及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固岸墓地时代跨度长,涉及朝代较多,墓葬形制丰富,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其中东魏、北齐墓葬大批量集中发现尚属首次,大量纪年明确的墓志砖出土,则为研究北朝晚期的墓葬提供了分期断代标准。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是中国考古的主场地,这里有完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自1990年开始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河南入选项目数量之多、时代跨度之长、项目范围之广、学术价值之高,无不实证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往事越千年 辉煌耀中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③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 张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中原观察 |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河南担当②

下一篇:追寻·闪亮的坐标⑥丨“铁路线”织就的红色纪念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