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12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3月18日,原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实时监测麦田墒情、草情和虫情,地头的智慧大屏上实时更新风向、风速、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度。
“啥时候该浇水、该打药了,手机上就能收到提醒,现在种地越来越科学了。”原阳县种粮大户刘各彬说。
春分将至,万物竞生,广袤田野里小麦返青起身,春季田管进入了最关键时期。我省抓精抓细春季田间管理,坚持抢前抓早、不误农时,提前制定印发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技术挂图,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3万名农技人员,分片包村、深入地头,培训310万人次,指导农民落实春管措施。
分区域分类型开展肥水管理。截至目前,我省已中耕1153万亩、追肥2322万亩、化除2424万亩,一、二类苗由冬前的89.4%提高到目前的93%。我省提前下达3.89亿元“一喷三防”和8000万元病虫害防治资金,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监测防治,已开展病虫害防治2487万亩。
防灾就是增产。我省始终把防灾减损、抗灾增粮摆在重要位置,有力有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今年,围绕提前防范“倒春寒”、“干热风”、干旱等灾害,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分级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做好物资、装备和技术准备。我省规划建设1000个“平急两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重点补上烘干设备、履带式收割机等短板,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
粮食要增产,单产提升是关键,我省重点推动“五良”集成提单产。
“所谓五良指的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表示,良田方面,我省在建成8585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今年集中打造700万亩小麦、1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明年小麦扩大到1500万亩、玉米扩大到2000万亩;良种方面,小麦重点推广高产抗病、抗穗发芽品种,玉米重点推广MY73等高产耐密抗倒品种,大田密度达到6000株。
良法上,我省小麦重点推广深耕镇压技术,计划用3年时间,把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部深耕一遍,亩产能提高10%。抓住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机遇,今年计划新增1万台精量播种机、4000台高效低损收获机,在豫南布局建设1000台烘干塔,全面提升我省耕种管收烘机械化水平。
向良制要单产,我省重点推行小麦-玉米、花生轮作周年增产模式,大力发展托管和适度规模经营,发挥20.3万家农民合作社和12.6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着力提高种粮效益。在保障上,着力健全组织、投入、机制三个保障,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指挥田,继续实行专家包片指导,省财政统筹13.7亿元、集中支持单产提升。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实施小麦单产提升的第一年,从近年高产典型看,小麦单产提升仍有较大空间。”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分析说,我省通过集成推广优良品种、深耕耙压整地、精匀播种镇压、浇水抗旱防冻、“两病”统防统治、后期“一喷三防”、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关键技术措施,分区域、分类型、分品种实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现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总产恢复增长目标有信心、有把握,更有保障。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表型鉴定与加速育种智能温室。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摄
种业创新
为中原农谷注入“芯”动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3月18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表型鉴定与加速育种智能温室里,花生、玉米、大豆等秋作物品种正加代繁育;温室外试验田里,小麦返青起身,嫩绿如茵。
走进其中的花生智能温室,科研人员穿着白大褂正在精心侍弄着一盆盆花生苗。“通过基因分型,我们已经找到了青枯病的关键抗病基因。今年在土传病害的研究方面加大力度,争取尽快在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和种质创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郑峥说。
这个智能温室不一般。郑峥介绍,智能温室2400平方米,病理区主要开展植物抗病性相关研究,加速育种及表型精准鉴定种植区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营养和光照强度,在可控环境下开展植物表型精准鉴定及加速育种工作,通过智能温室、实验室的人工气候室和海南加代繁育,原来10年出一个品种,现在可以缩短到5至6年。
有了智能温室等科研设施的加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近年来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小麦、花生育种核心技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跨入世界领先行列,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郑麦1860等4个小麦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
作为中原农谷“两中心三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占地面积4500亩,建有基础理论研究、种质资源创新、分子生物育种、农业信息服务“四中心”和技术试验基地,是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实施“双跨单聘”(保留原身份和待遇,由中心聘用)、“两权分处”(成果产权归原单位,开发受益权归中心)等政策,组建由3名院士、25名高级职称、35名博士组成的育种研发团队,柔性引进国际知名专家6人。
未来,致力于将中原农谷打造成国际一流农科“芯”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将实施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确保成为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
原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航拍图。 袁楠 摄
高标准农田
粮田变良田 兴农又惠民
“麦田成方连片,好播种、好浇水、好收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 通讯员 张萍萍
3月18日,春光融融,在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香时庄村,灌溉机器人、地埋伸缩式喷灌、浅埋式滴灌等7大类13种智慧灌溉模式“水”力全开,让1800余亩小麦喝足返青水。
“麦田成方连片,好播种、好浇水、好收获!”香时庄村村民娄国领在水肥一体机房前一刷卡,伸缩式喷灌钻出地面,喷洒细腻水珠。娄国领指着近处的一片麦田,骄傲地说:“这200多亩地全是我种的。”
新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的每个村都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的合作社,和群众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书,对于大地田内仍要求自行耕种的群众,村集体通过“差田调好田、小田调大田”的方式进行调地。
香时庄村1800多亩耕地中,1043亩高标准农田成方连片,全部由种粮大户经营种植,每年每亩地租金达1300元。
新乡市副市长刘军伟介绍,新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建设,既有以“农、田、林、路”为主的“老基建”,也有以智慧农业和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新基建”,还让耕地地力平均每亩提升0.5个等级,实现了耕地等级均达到4等以上。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要发挥好效益,最好是让种粮人直接参与进来。
“哪个水渠往哪儿拐,哪个井眼打到哪儿,咱们有话语权!”香时庄村党支部书记娄俊杰告诉记者,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明确年度建设和奖补计划,通过竞争机制选定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最终由央企、县级平台、村集体联合经营体分别竞争取得。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如何管护?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平原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岳永鹏说:“我们采取‘政府筹资+专业运维+田长制+智慧程序’的方式。”
“我就是我们村的‘田长’。”娄俊杰边说边掏出手机向记者演示,扫描“农事一码通”二维码,上报发现的问题,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就会赶来维修。
说话间,只见一位检修人员提着一袋喷灌喷头来到田间。娄俊杰对记者说,两个多小时前,他发现有基础喷灌设施不出水或者出水慢,就把问题上报了——“田长”一扫码“吹哨”,运维人员马上“报到”。
据悉,我省计划2025年前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当前,新乡市已在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建成100万亩,计划到2025年再建100万亩。
智慧农业
“绣花功夫”种出好收成
“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田不再是难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贺洪强
3月18日,在新乡市原阳县阳阿镇北裴寨村,说起现在种地和以往的不同,种粮大户裴朝宾深有感触:“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田不再是难事。”他的底气源于从播种到收割的全链条科技服务。
裴朝宾承包的200多亩地被划入县里的10万亩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他不定时就能在微信群里收到麦田管理的技术要点,还会有农技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
为了提升单产,在小麦播种时,该县就从打好土地“底稿”上下功夫。原阳县科技特派员施学文介绍,土地保证3年一深耕、3年轮作一次,从15厘米的旋耕变成30厘米的深耕,有利于增加土壤活性,种麦时每亩还要增施100公斤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来自原阳县新建的多个地力“加油站”,通过规模化处理玉米秸秆、畜禽粪污制成的成袋有机肥送到村里,然后根据各户亩数定量免费发放。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还能就近到智能终端配肥站,免费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让小麦吃上‘精细粮’。”裴朝宾笑着说。
让裴朝宾对今年小麦增产增收更有信心的,还有示范区里的智慧农田综合服务平台。大田监测站里设有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站等现代化农业装备,它们将农田墒情、苗情、虫情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智慧农田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农户更精准地开展田间管理。
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到现代,原阳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悄然转变。其实不只是这10万亩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原阳县还建成了2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样通过集成推广良种良技良法,使得耕地整体地力提升了0.5个等级,达到4等以上,粮食平均增产10%。
农业服务
打造农民身边的便利站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种地省力、挣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楠 通讯员 贺洪强
近日,原阳县阳阿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建成运行,为农民种地提供了更多选择。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种地省力、挣钱。”3月18日,原阳县阳阿农业综合服务站内,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整齐排列,作为建设方和运营方的河南省豫资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天奇,围绕“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向记者描述了他心中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据介绍,农业综合服务站是一个市场化运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能够提供集耕、种、管、收、烘、储、售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
如何让种地更省力?在电脑上登录该公司打造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阳阿镇附近的农机装备的数量、型号、分布情况、联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借助这一平台,农户可在手机上随时下单选择相应服务,而农机所有者则可以线上接单,避免了过去作业距离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
在农技服务方面,除了免费开展测土配方外,服务站工作人员还会每天巡田,针对当季田间管理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平台上发布视频指导;针对种植新技术推广,服务站也会定期邀请专家授课培训。
帮农民挣钱,服务站更是不乏好办法。在农资采购环节,服务站发挥规模优势,通过向农资生产厂家大宗集中采购,以量换价,为农民提供更加优惠的农资产品;在销售环节,服务站直接对接食品加工企业,为粮食找到“好买家”。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生产托管为主的服务模式,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我们的单项服务、多项服务或全程服务。”刘天奇表示,他们将以打造“农民身边的服务站”理念,逐渐让服务站实现全省覆盖,带着农户一起把活干,帮助农民一起把钱赚,为我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 张昆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