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722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马街书会,那是我们曲艺界的盛会,也为全国曲艺人士交流切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2019年就前往参加过,当时的宏大场面真是让我震惊了。”2月19日,袁派评书传人杜对对(杜鑫杰)回忆起自己的马街书会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南大笑星”杜对对:一个不会说相声的文物鉴定研究生不是一个好的评书演员
南腔北调赴盛会,为民说唱抒情怀,民间艺人,身怀绝技,这是马街书会给杜对对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当时几段有关三国、西汉的说书小段和快板等现场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今年正月十二、十三,他将再次前往河南宝丰,在麦子地里为大家献艺。
曾经,评书可能是一个身穿长衫的老先生,手拿折扇在书桌后面讲述大将沙场征战、侠客飞檐走壁,但如今,南大90后硕士研究生、青年评书演员杜对对的评书玩的是“时髦范儿”,说的是自编自导的《红楼梦》,甚至可以是都市言情《何以笙箫默》《欢乐颂》。
杜对对现在是评书泰斗袁阔成先生的女儿袁田老师的五名弟子之一,成为国家级非遗“袁派评书”的艺术传承人。
“以前评书并没有分什么流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分派系,袁派评书有帅、漂、快、脆的特点,从清朝末年开始传承,台风潇洒,干脆利索,情节跌宕起伏,而且撤去了桌椅,表演更多,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杜对对告诉大河网记者,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从小听着各种曲艺节目长大,“当年可是一边听相声广播,一边做作业”。杜对对很早就展现出了相声才能,高中时候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杜对对居然把老师的幽默语录和课本知识编成了相声段子自娱自乐,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
虽然杜对对热情很高,但是真正站在舞台上表演相声却发现难度很大,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让杜对对煞费脑筋。为了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他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增加实践经验,还经常向相声前辈老师请教学习,与侯宝林大师齐名的南京相声泰斗张永熙先生也曾给予过杜对对不少的指点。为了练习快板,三九天里把手指冻得通红;为了提高理论,不惜高价购买珍贵的曲艺书籍。
虽然评书更加冷门,对杜对对来说却更有吸引力,因为评书不以逗人发笑为主要目的,而是依靠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吸引观众,所以更有挑战性。然而评书艺术主要表演长篇节目,让评书从广播回归现场需要比较固定的场地舞台,杜对对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办了中国首个大学生评书书场——对对书场。“当时相声社的所有同学全部反对,都觉得我干不下去,会砸招牌的。”就是这么一个大家觉得“会砸招牌”的书场,杜对对一干就是三年。
麦子地里说《红楼梦》:为传播红学文化做出具体实践
在今年的北京大观园庙会上,由杜对对开设的“对对书场”主讲袁派评书《红楼梦》,成为特色亮点,能让观众沉浸式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这部长篇评书由杜对对历时多年创作而成,从去年五月开始每周在北京大观园连续表演,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谈及为何会创编这部名著,杜对对说《红楼梦》是文学经典,并不是很适合说书的特点,之前受到喜马拉雅邀请录制,进行改编创作,他就融入了说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随后便有了搬上舞台的想法。
“一方面情节上大量改编,以情节为主,将侧面描写,暗笔描写生动化展示。一切是以说书为主线,为情节服务,在人物刻画上力求突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声音塑造着重刻画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潘等,动了很多心思。”杜对对告诉记者,在宝丰演出期间,他将现场讲述《善才庵庙会》《元妃省亲》《钗黛展才论高低》《贾政猜灯谜》等选段,同时还将为大家带来快板小段子《同仁堂》《劫刑车》等小笑话。
参加书会后,师兄弟互相交流切磋,《红楼梦》和传统评书套路不同,能讲清楚还好玩有意思比较有难度。他认为,评书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很多优势,真人讲解、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扣人心弦是观众的评价关键词。
“袁派评书《红楼梦》是为传播红学文化做出的实践努力,也得到了众多红学专家的肯定,希望能为马街书会的现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杜对对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