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点击量:3099

核心提示: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你知道吗,在河南的许多高校里,藏着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各校学科专业为依托,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中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10月18日起,大河网推出“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系列报道,带领网友探访河南各大高校里的博物馆,寻找身边的“宝贝”,感受厚重河南的历史文脉。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大河网讯 “礼法并施”从何而来?古代手工业产品如何“溯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内的法典法器,带你一起探索中华法制文明起源与发展。

具象化呈现“礼法并施”从何而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位于校园第一教学楼的负一层,在博物馆入口,展示有“礼、法、德、中、国、富、实、钱”等8个字的56种写法,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这座博物馆的主题。

“礼法并施”是植根于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律观念和具体实践,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馆长贾国涛说:“法典法器是这座博物馆的核心和特色所在,藏品也正符合‘礼法并施’的特征。”

在入馆处,分别展示了青花《朱子家训》将军罐、青铜獬豸、刑具桎梏,三件藏品类别不同,象征意义不同,对中华法制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影响深远。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法典法器馆藏品——青铜獬豸

首先是馆内所藏的清代青铜獬豸。獬豸(xiè zhì)又称“獬廌(zhì)”“直辨兽”或“任法兽”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曲直,是司法“正大光明”“公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的重要性从汉字“法”字的构成也能看出来——“法”古作“灋”,可以拆分成“水”“廌”“去”三字,这里的“廌”正是獬豸。《说文解字》有如下解读:“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不仅指明了獬豸与法律的关系,同时也指明了獬豸能识善恶忠奸、能辨曲直的洞察力。

“獬豸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在古代法官的服饰上,现在我们也能看到法院门口两侧所摆放的雕塑也是獬豸,象征着司法的公平、公正。”贾国涛说。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法典法器馆藏品——青花《朱子家训》将军罐

《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启蒙教材,全文524个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提出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等。贾国涛说:“中国的法律主张天人合一、伦理亲情的思想和价值观,《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教育个人应该如何自处,同时也提醒后人,若小家治理得好,社会就能和谐安定。”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法典法器馆藏品——桎梏

在馆内,另外一件藏品则是刑具——桎梏,最早为木制,考古发掘商朝遗址时已发现有戴手梏的陶俑出土,它象征着刑法的严厉与不可侵犯性。贾国涛介绍,在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治国之具”就是礼与法(刑),德礼更多是人心由内而外发挥的“善”,而刑罚乃是为了“为善去恶”而生的必要的“恶”,馆内这三件器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法律以道德礼义为本,以法律政刑为辅的本质,凸显出中国法制文化“德主刑辅”“礼法并施”“天人合一”“伦理亲情”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法典法器馆藏品——《唐律疏议》

馆内还藏有清光绪十六年刻印版《唐律疏议》,它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法典之王”,内容以儒家人性思想为基本前提,并且在“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中贯彻了儒家的人性思想,主张德礼为主,刑罚为辅。《唐律疏议》对中国法制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法系的重要基石之一。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法典法器馆

古代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贾国涛指着一个陶罐说:“它的瓶身上刻有两个字——山阳,这是当时制作此陶罐的工匠的名字,目的是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质检不达标的话工匠要受相应责罚,这种制度就叫做‘物勒工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我国古代“物勒工名”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的情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物勒工名在保证产品或者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现行商标法律制度的“前身”。

贾国涛说:“法典法器馆是财经政法类学校专业特色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馆展出文献共计830件(528套),其中书籍类355册,还有契约文书、票据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关布告、民国政府时期印花税票、宋代花押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法制文明起源、形成、发展、成熟与转型的全过程。”

馆内藏品丰富,涵盖陶瓷、钱币和非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面积共3500平方米,自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参观者近3万人,馆内藏品丰富,除法典法器馆之外,还内设陶瓷馆、钱币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陶瓷馆内共有377件古陶瓷,或精巧别致、玲珑剔透,或白皙如玉、细腻如绸,涵盖了早期陶器、长沙窑、磁州窑、外销瓷等。其中一件明代的青花五彩葫芦瓶,瓶身采用青花五彩,色彩艳丽,绘制精细,多种纹饰繁缛,瓶身花朵绽放,花叶舒展,飞舞仙鹤栩栩如生,构建出一幅和谐自然的美丽画面。葫芦上层写着“风调雨顺”,下层写着“国泰民安”,寓意太平盛世、家国永安。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陶瓷馆藏品——青花五彩葫芦瓶(中间)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钱币馆展示了从先秦时期的钱币到近现代、新中国时期的钱币,藏品共875枚。其中有形如钥匙的“一刀平五千”钱和1934年苏维埃政府时期发行的红色钱币。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则展示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5个项目的实物和图片,既有口头传统、音乐舞蹈,又有手工艺、节庆习俗,再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于2021年12月成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重要单位之一,2023年9月成为郑州市社科联科普示范基地。

贾国涛说,学校博物馆是学校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它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兴趣,增长见识,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⑩丨“礼法并施”从何而来?这些法典法器给你答案

钱币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新平台,馆内藏品已成为学生和教师们学术研究的对象,教师、学生均可以在此更深入地了解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拓展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

未来,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以丰富的馆藏、专业的讲解和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师生和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将不断丰富馆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文字、视频/张家祺 李连凡 丁赛赛 海报/张谷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参观小贴士:

1.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2:30—5:30.周日闭馆

2.参观方式:博物馆参观免费,校内师生凭校园卡或身份证入馆参观;散客无需预约,10人以上团体参观需预约

3.参观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教学楼西门

4.联系电话:0371-86566257 王老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三门峡义马市:创新让膜材和煤“七十二变”

下一篇:时政微观察丨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习主席深刻阐释亚太之“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