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3389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激活特色产业“新活力”,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11月2日,“ 精神的力量—— 把⻘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网络主题活动正在进行,采访团来到兰考徐场村、何寨村等地,实地探访他们如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堌阳镇徐场村:
一棵树带富一方人,泡桐成为兰考“绿色银行”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1963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焦裕禄亲手种下泡桐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60年风雨岁月洗礼,昔日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远近闻名。
除了防风固沙,泡桐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木质疏松、透音性强、共鸣度高,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如今,在兰考泡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0万亩的规模,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1月2日,记者一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木头的香气。一眼望去,两旁的院落门口大都竖着琴行的招牌。“七贤琴坊”是村口第一个院落,工人师傅正认真地为一把半成品古琴上面漆。
“选材 、造型 、削面、挖槽腹、搭配底板、木胎调音 、合底、安装配件 ,精修木胎……制作一把古琴需要260多道工序,至少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讲解员李梦晨介绍。
“古琴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道工序是试音、听音、调音,这需要耳朵非常灵敏,能感受到木胎调音时木坯散音、按音、泛音细微的变动。通过一点一点挖,一点一点调整,让一张琴达到泛音饱满空灵,散音浑厚辽阔,按音细腻悠扬的效果。”一位工人师傅说。
近年来,徐场村利用当地良好的桐木资源,开发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来培育。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年产各类民族乐器10万多台把,年产值达1.8亿元,电子商务年产值就达到6000万元。
“基本上每个乐器作坊都开设了网店,每天下午多家快递物流都会上门服务,到村内接收村民向全国各地寄发的民族乐器,村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民族乐器的生产销售。”
李梦晨介绍,徐场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做这个乐器,通过乐器“发了家、致了富”。2022年10月,兰考县获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行业四大基地之一。
安街道何寨村:
“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村民住上“梨”享家园
“每年梨花开时,我们村万亩梨园飞‘雪’蔽日,非常漂亮,蜜蜂飞舞,沉浸在花海里,心情格外舒畅。”当日下午,兰考县惠安街道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卞启龙介绍他们村“百亩梨园”时说。
何寨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梨树,现有梨园8000余亩,是兰考的“梨果之乡”。
为了推进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何寨村引进梨果深加工项目,规模化生产梨膏、梨酒、梨醋、梨膏糖等梨的衍生品,延伸梨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2014年到2017年的三年扶贫时间,我们把道路拓宽了,开始规模化种植梨树。2022年,村里建起了梨综合加工厂,群众每亩地多增收1000~2000元钱,产量提高后,每亩地达到1万元左右收益。我们的梨也由群众拉出去卖,到现在的客户到田间地头采购。”
梨果深加工厂业是何寨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其用电量也较大,每年几十万元的电费支出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压力。
为此,何寨村通过“清洁能源+乡村产业”的模式,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微风风机,并配备储能装置,所发电力基本就地消纳,用于企业生产,每年节约电费6万余元,为村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卞启龙介绍,何寨村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一户一韵”的特色布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
“另外,何寨村还依托万亩梨园,因地制宜地配置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一批餐饮型、购物型、娱乐型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卞启龙表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王明阳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