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点击量:3769

 2013年

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班列

作为丝路上的“钢铁驼队”驰而不息

在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

这支“钢铁驼队”

每周最高往返34列

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

140多个城市

境内外合作伙伴6000多家

运来了

德国啤酒、泰国榴莲、比利时巧克力……

送走了

焦作铁棍山药、南阳月季、信阳绿茶……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郑州北站位于京广、陇海

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

是中国铁路“心脏”

也是中欧班列“接力赛”重要一棒

这里如何为中欧班列

“穿针引线”、守护安全?

请跟随记者一探究竟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错综复杂的铁轨上

一列列车厢在郑州北站到达场

经过列检逐步筛查

为中欧班列选出符合要求的空车底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工作人员正在筛查符合中欧班列要求的空车底。

随后,按照车辆需求和最终目的地

车站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编制列车解体作业计划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工作人员使用“TW-2”驼峰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编制解体车辆溜放股道。

列车经过驼峰时

调车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解体作业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1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内

一个班组高峰期要摘钩1000余次

每人平均奔跑行走20多公里

几乎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

你可能会好奇

什么是驼峰?

这里科普一下

驼峰是地面上修筑的小山丘

犹如骆驼峰背形状

在车厢重力和驼峰坡度作用下

列车便能自己“溜铁轨”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每天六千余辆货运列车经过

解体后,它们自己怎么找到轨道?

原来,驼峰岔区钢轨上装有感应装置

当车辆通过时

道岔会按照自动化控制系统编制的指令

自动调整股道,组织车列溜放

央媒观豫|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

你可能会费解

货运列车为什么要解体编组?

因为,一列货运列车的不同车厢

可能有5节去北京,7节去上海

10节为中欧班列选扣的空车底等情况

解体编组后

车厢经过重新排列组合

形成新的列车组

发往下一个目的地

丝路兴,天下通

10年来

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越开越多

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

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戴琰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文旅“协奏曲”①丨“美丽经济”何以撬开山区致富门路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