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记者看兰考丨让土地规模经营更适度

    点击量:5144

 □人民日报记者 祁嘉润

脚下,是纵横交织的路网水系;四周,是一望无际的万亩良田。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派亟待丰收的场景,看着踏实、令人提气。

和过路的老乡们聊起这些年村里耕地的情况,一位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说:“还是现在成规模了好,上了机械,种地、施肥、收割都方便。”当地一名干部也表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绕不开成片连方、规模经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再次明确,要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耕地保护合力。

不难发现,提及规模经营,“适度”二字,尤其被强调。

何为适度?兰考县惠安街道司野村靠近开发区,多数村民选择将土地流转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合作社与经营主体签订协议,将成片连方土地交由后者规模化种植。这样一来,村民既能安心就近务工,还可稳定获得土地流转费的保底收益及一定比例的分红。红庙镇土岭村耕地条件较好,村民多将土地统一交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社会化托管主体,获取专业的耕、种、管、收、销全过程服务,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在其他一些村镇,对无意流转或托管土地的村民,会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通过集采集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资、耕种、管理、收获、销售等服务,并可通过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粮食作物……

无论是司野村的流转,还是土岭村的托管,抑或其他一些村庄的“五统一”服务模式,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

当前,各地正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各方必须面对的课题。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曾出现过因盲目扩大规模而导致资金链跟不上、管理水平达不到等问题,最终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农民利益受损。

兰考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深刻理解“适度规模”的内涵要求,把握并处理好“适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唯有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算细、算好增收账,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同步做好科学规划、机制保障等工作,才能不断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下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棋。

调研途中,听兰考县一名干部动情地讲,当年焦裕禄来到兰考时,全县每亩地每年仅能产粮40多斤。6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兰考,每亩地每年产粮能达到2000多斤,是名副其实的“吨良田”。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从沙地到良田,60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奇迹。如今,当地多种模式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值得我们再一次深深思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

责任编辑 / 戴琰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潮品土特产 精深农加工丨药草悠香 花开中原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