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首个全国生态日,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意

    点击量:5567

 第一观察|首个全国生态日,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意

8月15日,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生态日。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从具体数据中可见一斑: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半数以上,而能源资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的55%。

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谈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首要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总书记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抉择。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优良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通过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又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为具体的重要举措。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兑现“双碳”承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离不开14亿多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如何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在未来一个时期至关重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翠云廊古蜀道。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历千年而常青。除当地自然条件外,人类的世代保护是重要原因。

“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书记深刻指出。

有理念,更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植树造林。种下树苗也传递理念,逐渐凝聚起亿万人民植绿护绿爱绿的磅礴力量。

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着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转变为自觉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自己的贡献。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主笔:胡璐、王俊禄、郁琼源

统筹:邹伟、黄全权、王绚

视觉︱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韩堃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微视频|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