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新能源车优惠政策有变化,买车要多花钱吗?

    点击量:6931

进入新的一年

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

发生了新的变化

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发布

《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车

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自2024年1月1日到2025年12月31日

新能源车辆的购置税免征额度将受限

最高额度为3万元

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

是否会影响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车企又将以何种方式

应对新政下的车市?

对广大消费者购车有何影响?

购置税优惠进入“退坡”期

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2000万辆。而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车发展初期,有关部门采取了强有力且持续多年的购车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以吸引消费市场关注。彼时,凭借着动辄累计补贴超10万元以上的现金购车优惠,大幅降低了消费者购车门槛的同时,也让新能源车在短时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目前,地方补贴和国家补贴已分别于2019年和2023年相继退出市场。而在购车补贴全面退出的背景下,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尚在实施。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自2014年9月实施以来,工信部已经累计公布了70余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超千款车型纳入免征名单。

这项新能源车优惠政策有变化,买车要多花钱吗?

记者注意到,自首次实施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以来,有关部门曾先后于2017年、2020年和2022年接连三次延长政策有效期。

《公告》显示

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具体来看,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新能源车,覆盖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覆盖了所有细分市场。

在业内看来

没有继续对新能源车

实施免征购置税政策

标志着新能源车

进一步市场化发展的结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向记者表示:

“目前来看,新能源车已驶入市场驱动轨道,其产品质量和成熟度在迅猛提升,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进入倒计时也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34万元成为新车售价分割线

此番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对于广大消费者产生何种影响?

记者为广大消费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按照新版购置税政策来看,消费者购买33.9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型可继续补贴全额购置税,而超出部分就要车主自行承担。假设消费者购买一辆市场售价45万元的新能源车,这款车型的购置税大概为3.98万元,按照《公告》今年购置税减免不超过3万元的准则,消费者还需要补交近9800元购置税。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于价格波动最为敏感。面对着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汽车企业势必会围绕新政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某市场主流自主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作为主机厂,不可能忽视《公告》中对于购置税政策的具体方案。以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明年大部分车企会围绕34万元市场售价标准来推出产品阵容以及制定售价,以此让更多车型享受到进入倒计时的补贴优惠,提升车辆的性价比优势。”

近期,各大新造车品牌新车市场布局动作不断,多款代表厂家最新技术实力的新车开启预售。根据厂家公布的预售价格来看,这些车型市场售价均超过34万元,即不在免征购置税范围区间内。

此前,每当遇到政策切换期,部分车企会通过厂家补贴的方式,让消费者继续享受免征购置税优惠。而今,汽车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背景下,是否有车企有能力承担这部分成本,是今年汽车市场留下的一大悬念。

市场化发展是最终目标

其实,无论是早期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还是如今尚在延续的购置税减免政策,目的都是为了让新能源车尽早驶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从长远眼光来看,一款产品或某种车型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凭借自身实力来赢得消费市场认可。而补贴政策的出台是在一定时期内的产物,会随着市场发展壮大而持续缩减。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对新能源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发展充满期待。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900万辆。根据业内预测,今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将毫无悬念突破千万辆大关。

种种迹象表明,新能源车不再是汽车市场的边缘产物,而是引领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多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车已提前完成2025年市场推广目标,未来市场化发展将会更快。而发展阶段的不同,使新能源车距离彻底告别购置税减免政策已为时不远。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假期消费新意浓

下一篇:仿造币 臆造币……如何提防假冒纪念币陷阱?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