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8027
作为近年来流行的营销方式,直播带货成为多数大型零售企业的标配,也吸引了金融机构的目光。一些商业银行在短视频平台尝试起了直播“贷”货。
所谓直播“贷”货其实就是商业银行在直播间里销售贷款、信用卡等产品。相较于常见的线下推广,直播推销贷款是商业银行拓展营销渠道的新尝试。“新客户10天免息”“最高可借20万元”“限时3.6%利率新人专享额度”……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带有金融词汇的宣传语打在直播间背景板上,加上主播不断地卖力吆喝,吸引到不少人关注。
从商业角度看,银行尝试直播间推销贷款无可厚非。近几年,受新冠疫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贷款业务受到明显冲击。尽管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暖,消费者借贷意愿已有所上升,但总体上看,银行的钱的确没有原先那么好贷出去。从居民方面看,储蓄意愿依然较强。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加大力度推广信贷产品。
但应注意的是,金融产品有其特殊性,把贷款、信用卡产品当做普通商品进行促销“特卖”很可能引发宣传误导、非理性借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相比各类优惠信息通常以醒目大字提示,贷款的风险提醒、免责条款等往往被隐藏在聊天窗口、按钮栏之下,这些都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作为银行机构的营销试水,直播间推销贷款能否凭借短视频平台的高流量带来业绩增长仍有待观察。但可以明确的是,银行机构直播营销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特别是要注意直播主体和直播内容的合规性问题。主播是否具备金融从业资质,营销内容是否清晰全面,营销话术是否触碰“红线”,这些问题都应在直播前考虑清楚。同时,对于金融产品网络直播营销这一新鲜事物,监管部门也应尽快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让金融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金融机构合规营销提供保障,也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务的便捷。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 裴怡楠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餐饮团购低价竞争不可持续
下一篇: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