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5674
原标题:四季度促消费举措加速落地
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大购车补贴;鼓励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加大线上促销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进入四季度以来,地方频频出台促消费举措,推动市场潜力释放。相关部门正加快研究出台政策举措,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加快复苏。
专家指出,四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随着多重政策举措落地显效,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暖态势,预计全年将实现平稳恢复。
聚焦重点领域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上海日前宣布实施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以2亿元财政补贴范围覆盖电冰箱、电视机、洗碗机等八大类一级能效家电,自10月1日起至补贴资金使用完毕,活动补贴可与企业各类优惠叠加。
“这款12套嵌入式洗碗机,指导价17099元,政府节能补贴、店面10%让利等各项活动加起来,到手价8855元,太划算了。”一位购置新家电的上海市民高兴地说。
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商务部等部门相继发布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举措,不少地方于10月份开启绿色智能家电促销补贴活动,加码四季度促消费。其中,上海、北京、海南等地加大节能补贴力度,升级以旧换新等服务举措,促进家电市场回暖。
作为消费市场的另一个大头,汽车也成为各地各部门促消费的重点。不少地方加大了促进汽车消费的力度。
市民报废名下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可额外给予购车人每辆2000元补贴;转让原自有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额外给予每辆1000元补贴——近日,绍兴市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新政策,在购置补贴、更新补贴、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一辆新能源汽车最高可以获得15000元的补贴,活动一直持续至年底。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看来,各地各部门抓住汽车、家电等消费重点和增长点,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通过消费券、补贴等多举措加大促消费力度,激发大宗消费品市场活力,将对四季度消费市场保持恢复增长态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对记者说。
开拓新场景 培育市场新增长点
在加大汽车、家电等领域促消费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出台举措,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支持创新消费场景、打造夜经济等更多消费增长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9月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提出进一步恢复和激活消费场景,通过数字赋能、商旅文体融合等打造消费新场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促进消费方面,正加快研究推动出台政策举措,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加快复苏。
地方也纷纷部署,加大力度拓展消费场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今年国庆期间,海南控股GDF免税城连续七天开设国庆专场直播,并创下专场带货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的好成绩,进一步拓展了销售渠道。中免集团海南免税官方商城则在首页打出“离岛也能接着买,中免直采、品牌授权、直邮到家”的口号。
线上渠道的拓展,为离岛免税消费市场开拓了新场景,也成为海南下一步促消费的重要发力点。海南提出,要加大线上促销力度,采用明星带货、全员促销等手段,拓展线上消费渠道,弥补线下损失,着力再掀免税消费热潮。
贵州提出,提升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支持商户经营并延长有效营业时间,优化完善夜间公共交通线路和运营时间。
广东此前发布的《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也明确,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提升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各地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形式、内容和业态。并提出推动线上演播、数字艺术、“互联网+旅游”等新型文旅业态加速发展,扩大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带动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多维度持续发力将更加有效地激活市场。
陈丽芬分析,从中央相关部门到地方政府,多领域、多渠道、多场景部署促消费举措,有助于激发消费热情、增强消费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基础消费、拓展升级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推动消费市场回暖。
展望全年,陈丽芬说,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稳经济政策组合措施也在逐步落地见效。“多重因素叠加,有助于消费加快回补,预计全年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恢复态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建议,在围绕消费时点、消费热点和消费重点,丰富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和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还要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相关企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网点布局,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更好地激活内需市场,为四季度消费回暖以及更长期的消费增长提供动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