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长在嘴上,息肉生在肠内!市中心医院专家为一罕见病患者内镜下切除30多处肠道肿物

    点击量:88040

“黑痣”长在嘴上,息肉生在肠内!市中心医院专家为一罕见病患者内镜下切除30多处肠道肿物

 近日,市中心医院胃肠内科在肠镜下成功为一名P-J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简称P-J综合征)青年女性患者切除了肠道内30余处息肉样肿物。

胡女士,今年28岁,曾经在12年前、6年前,两次因突发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诊断为肠梗阻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年复查肠镜时,检查发现其肠道多发息肉,实行了部分肠息肉切除术。去年7月份,胡女士做胃镜检查时发现其胃部多发息肉,又实行了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当时诊断考虑为胃肠息肉病。

因一而再地胃肠道内长息肉,胡女士咨询多家医院的医生,也未得到准确的诊断。当地医生遂建议她去大医院或者知名医院就诊。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中心医院,并收治胃肠内科入院治疗。

宋红杰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地询问了胡女士的症状和病史。又通过查体,发现其口唇、手指掌面均有多处黑色素沉着。宋红杰将胡女士的病情向科主任唐建荣进行了汇报,诊断考虑P-J综合征或其他家族性息肉病的可能。唐建荣、宋红杰与科室团队、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制定了合适的诊治方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决定复查结肠镜并行内镜下手术。麻醉后,肠镜进镜观察,发现其肠道有30余处大小不等的肿物,直径大于2cm的10余处,最大的直径达4cm,部分粗蒂,部分基底部宽广。宋红杰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凭着娴熟的手术操作,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地切除患者大肠内30余处病变。送检部分肿物标本,经过病理会诊,确诊为P-J息肉,进一步明确了临床诊断。术后7天,患者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

据胃肠内科主任唐建荣介绍,患者既往2次肠梗阻手术史,考虑与小肠内P-J息肉有关,虽患者平时无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大便顺利,但仍建议患者择期查胶囊内镜、腹部等了解小肠情况。

据了解,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上以皮肤黏膜黑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为特点。

P-J综合征临床特点:

口唇黑斑:最显著的特征是口唇黑斑,部分患者鼻周、四肢末端色素斑,常并发有鼻及泌尿生殖系统息肉。黑色素斑点在儿童期或婴儿期即可出现,青春期色最深,中年后色变淡,但颊粘膜色素一般持续存在。黑斑呈圆形或椭形,不高出皮面、压不退色,无毛发生长。分布多见于口唇、齿龈、颊黏膜、面部口鼻眼周围、指趾掌面。

胃肠道多发息肉:息肉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小肠最多见,其次为结肠、直肠、胃,极少数病例可见于胆道、尿道等。息肉数目在数个至上百个不等,息肉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呈片状或分叶状。可出血,不易癌变。

主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腹痛及便血,腹痛呈间歇性绞痛,常位于脐周,持续时间不定,排气后缓解,可反复持续数年。由于息肉的增长,还可能引起肠套叠和肠梗阻,严重的还可引起肠坏死。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造成患者贫血。

早期诊断临床上应注意观察患者颜面部,注意口鼻周围及口腔内颊粘膜处,有无色素沉着斑。特别注意颊粘膜内恒定的色素斑及四肢末端对称的色素斑。仔细询问家族史,注意与其他色素沉着性疾病相鉴别。发现可疑患者,早期行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P-J综合征并发腹痛的,应及早就诊,防止肠套叠、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吴芳芳 陈思妤)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肖玲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聚力助农 “薯”你有爱 驻马店市企业家协会爱心企业家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情

下一篇:北交所首个指数将正式上线 样本股覆盖16个细分领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