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930
全媒体记者 魏兵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他曾在豫南威名远扬,更在白山黑水间令日寇闻风丧胆。这位原名马尚德的英雄,其后人如今在河南郑州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深知不能躺在祖辈的功勋簿上,始终秉持自力更生、挺直腰杆的信念,坚守着英雄后代应有的气节。在这个寻常家庭里,三件珍贵的传家宝静静诉说着对英雄的永恒铭记与精神传承。
第一是照片。是杨靖宇将军在开封读书时拍摄的,1928年,23岁的马尚德离开确山老家外出参加革命,到1940年化名杨靖宇在东北抗日壮烈牺牲,他走时儿子1岁,女儿出生才5天,照片保留在母亲张君手中,后转给杨靖宇的妻子郭莲,郭莲把照片又传给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丛云、儿媳方秀云。1950年,马丛云、方秀云夫妇听说父亲1940年在长白山牺牲的事迹时,才知道东北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正是他们日夜寻找的生身父亲。
第二是桦树皮。1953年,马丛云和妻子方秀云到东北为父亲扫墓。杨靖宇的老战友送给他一块桦树皮,并说,当年你父亲就是吃这个和敌人打仗的,从此,这块桦树皮成了他们的传家宝。至今仍被珍藏着。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后代,她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勤恳敬业,任劳任怨。
第三是家训。马丛云在世时,常常对家人说,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妻子方秀云也经常教育孩子,爷爷是爷爷,不能张扬,要低调做人,不要给爷爷脸上抹黑。她们5个孩子从小就接受来自父母严格的管教,从没对周围的人炫耀过他们是杨靖宇的后代,在平淡生活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每一位后人都记得爷爷,因为爷爷是他们心中的丰碑、永远的骄傲,但是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忘记爷爷,因为他们不能依赖爷爷,不能居功自傲,他们自己用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精神,诠释着英雄后代的拳拳报国情怀。(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