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86
全媒体记者 勇生存 苏长春 刘振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风雨沧桑,抗战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在泌阳县,有一座记录鄂豫边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这里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见证。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那段烽火岁月。
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位于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四周群山环抱,庄严肃穆。这里曾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的重要驻地,也是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馆内珍藏着一批珍贵文物,包括张星江使用过的望远镜、公文包,朱德颁发的纪念章等。这些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亲眼看到这些历史文物,仿佛带我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游击岁月。作为学生,我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传承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禹孟沛说。
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在唐河毕店商定合并豫南、鄂北党组织,成立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仝中玉任组织部长。随后在泌阳王店会议决定在确、泌、桐、信四县恢复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1936年1月,省委建立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从7人3枪开始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抗战爆发后,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后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开赴前线,为中原抗战奠定基础。
“我们馆不仅肩负着保护珍贵文物的职责,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致力于通过历史传承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手段,结合互动式体验,生动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深刻理解历史的厚重与意义。每年接待观众超十万人次,这不仅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也彰显了我们教育阵地的广泛影响力,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凝聚力作出了贡献。”焦竹园革命纪念馆社教部主任阮慈宝说。
1938年1月,中共鄂豫边省委迁驻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焦竹园革命旧址成为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和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八十年过去了,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依然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正如一座精神的灯塔,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共创未来路。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焦竹园革命纪念馆社教部主任阮慈宝说,作为历史守护者,他们深知这些宝贵遗产的深远意义。通过展览、教育项目和社会活动,激励后人铭记历史、汲取力量,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共同守护和平的未来。(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