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447
全媒体记者 闫亚铭 苏长春
今年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虽然这个节日在2000年才确立,但新闻记者这份神圣的职业已经有了很多代人的传承。今年记者节前夕,让我们一起聆听驻马店广播电视台三代媒体人的从业故事。
身穿冲锋衣,脚蹬运动鞋,哪里有事跑哪里,风雨无阻,这是许多受众对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记者朱鸿基的印象。2020年,朱鸿基从黄淮学院毕业,一年后入职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从事摄影工作。
“在大学期间就与新闻结缘了。我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有一门课程,叫做新闻传播学。当时我就对这门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经过不断的学习,我成功来到了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工作,从事新媒体拍摄,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朱鸿基介绍说,好的视频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美妙的。一个好的视频作品需要付出很多,白天奔波在拍摄的前线,夜晚忙碌制作视频,有的时候甚至要加班到凌晨,这就是新媒体工作者的常态。
朱鸿基表示,今后,他要从新媒体的视角挖掘主流价值背后的故事,真诚地面对观众,用事实说话,讲好老百姓的故事,见证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时代记录者。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政务新闻中心记者孔莉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继而开始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13年。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以“认真干好每次工作”为职业信条,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生活的方式,深入调研每一个新闻事件,用心感受着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情感温度。无论是外出采访拍摄,还是撰写稿件,她都兢兢业业、认真履职。为了及时传递新闻稿件,加班加点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努力,她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奖,并荣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选择记者行业的初衷是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在充满活力的媒体环境中长大,我见证了父亲如何通过新闻报道传递真相、影响社会,并为公众发声。这种耳濡目染的经历激发了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孔莉说,通过这13年的政务新闻报道经历,她不仅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时刻,也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使她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敏锐地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并且明白了每一次报道都可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一股力量。因此,她希望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用她的笔触和镜头,为群众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李俊杰于1994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驻马店电视台,先后在新闻部、专题部、新闻中心等部门工作,至今从事新闻工作已满30年。多个岗位的锻炼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强烈的政治意识。李俊杰常说,编辑是“为别人做嫁衣”的职业,新闻稿件出了错,小则会被受众笑话,大则会出现导向问题。因此,每次从选题到组稿,她都尽自己所能,全身心投入,精心编排,细心校对,努力杜绝差错。多少个日夜里,数不清多少次为了一句话、一篇稿件抑或是一个标题而反复推敲。碰到重大事件报道,加班加点更是工作常态。虽然常年加班,但是李俊杰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她热爱新闻的初心从未改变。
“我是1994年底通过公开招考,到咱们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成为一名编辑记者的,30年来历经风雨,无怨无悔。正如大诗人艾青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作为驻马店巨大变迁和进步的见证者。我感到荣幸和骄傲,作为百姓冷暖的报道者和呼吁者,我感到欣慰和责任。我热爱家乡,热爱这项新闻事业。”李俊杰希望年轻的同仁们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记者、编辑岗位上能有更大的作为!(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